第十五章(第5/18页)

袁军忙不迭地说:“我又没说不愿意,你怎么又不高兴了?总得让我请假吧?我是一营之长啊,能说走就走?我马上去找团长请假,应该没问题,我今年的探亲假还没休呢。”

“那好,你马上请假,我等你。”

袁军放下电话,一阵发愣。

刚被吵醒的营教导员揉着眼睛问:“怎么了?家里出事了?”

袁军若有所思地回答:“是出事了,出他妈的大事了。”

钟跃民的转业问题一直拖到1984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宣布裁军100万,使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春天,钟跃民接到了去军事学院进修的通知,他发现张海洋的名字也列在正营职进修人员的名单上,这已经表明了上级的意图,尽管要有大批的军官转业,但钟跃民和张海洋还是要留的人员,不然不会送他们进院校深造。钟跃民认为他的命运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上,如果自己去军事学院进修,那么回来后只能死心塌地在部队干一辈子了,再想转业,恐怕不会有机会了。钟跃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转业回北京。因为营职军官想走的并不多,政治部正头疼转业干部的工作不好做呢。这会儿要求转业还显得钟跃民的姿态很高,有点儿主动为国家分忧的意思。

在军司令部大楼前,张海洋从大楼里走出来,两个哨兵向他敬礼,他匆匆还礼,沿着军部大院的水泥路向宿舍走去,时时向迎面而来的军官和士兵还礼。钟跃民开着一辆敞蓬吉普车从后面追上来,他猛拐方向盘,吉普车横在张海洋面前。

张海洋惊喜地问:“跃民,你好久没来了,今天怎么想起找我了?”

钟跃民说:“我到军务处办事,顺便来看看张参谋。”

“骂我呢是不是?司令部参谋一大把,咱不过是个听喝儿的,比不了你钟大队长,特种侦察大队你说了算。”

钟跃民单刀直入地说:“听说了吧?这次要裁军一百万。”

“当然,这谁不知道?你小子肯定又有想法了?”

“旧事重提,还是转业的事,这次裁军可是个机会。”

张海洋沉吟道:“你知道不知道?这次去军事学院进修人员的名单里有咱们俩。”

“我知道,正因为这一点,我才决定转业,对于你我来讲,现在是咱们人生的一座分水岭,一旦去进修,就意味着从此一辈子做个职业军人,再回头也不可能了,要是现在就转业,很多事还可以重新开始。”

张海洋说:“跃民,这个问题我考虑考虑,行吗?”

钟跃民嘲讽道:“你还真想当将军?以后没有仗打了,部队已经没的玩啦。”

张海洋想了想说:“嗯,有道理,你这一说我的心也活动了,这次裁军倒是个机会,要不然部队也不会放人,你决定了吗?”

“我的决心已定。”

“跃民,你容我再想想。”

“那你就想吧,我已经把转业报告交上去了……”钟跃民一踩油门,吉普车箭一样窜出去。

张海洋愣了一下,突然大喊:“跃民。”

钟跃民猛地刹住车,汽车轮胎发出刺耳的尖叫。

张海洋说:“你走了,我也没意思,不如一起走,我马上写转业报告。”

“你可想好了,没人逼你,别到时候后悔。”

“我已经想好了,转业,回北京。”

钟跃民和张海洋的转业报告很快就被批准了,干部处的人正为这么多不愿转业的军官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军官,尽管转业后可以在县城安置工作,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转业,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难做。钟跃民和张海洋都是内定不予转业的军官,他们却在这时交上了转业报告,干部处的人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这下又多出了两个能留下的名额,他们的工作也好做一些。干部处的的王处长分别找钟跃民和张海洋谈过话,也象征性地挽留了一下,钟跃民一口咬定他要求转业的举动是考虑到国家的困难,自己在部队也受了十几年教育,理应为国家分忧才是。王处长才不相信他的鬼话,钟跃民闹转业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政治部谁不知道?不过王处长还是挺感谢钟跃民和张海洋的,他们主动要求转业毕竟是减轻了干部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