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做温暖的一个起点(第2/5页)

“你叫什么名字?我们要投诉你!你太不像话了!一点人性都没有!”

霍思邈礼貌一笑,翻过牌子给病患。

“我叫霍思邈,欢迎投诉。我的医生编号是1126。”

不过,霍思邈前脚刚给了王磊痛快的一击,刘晨曦后脚就给扶起来了,收治了王锋。为此霍思邈没少鄙视他,还一直拿农夫与蛇的故事提醒刘晨曦。大家都不愿意给他做手术,千钧一发之际,主任亲自上阵,还特意指定了霍思邈和郑艾平做副手。

主任去开刀前,站在神经外科的办公室里对大家说:“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平等相对的。很多时候,你的付出就是没有回报的,医院尤其是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你应该做的,你解决不了他的问题,虽然不至于挨打,但人家质疑你也无可厚非。即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他病痛没有解除,他就是不认同你是个好医生。也许你们觉得我不帮你们说话。不是的。我是想,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其实相反的,温暖这个东西,也是传染病,你对一个人好一点,别人也会对你好一点,也许会传染给下一个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也就温暖起来。我们是做冷漠的传播者,还是做温暖的一个起点?”

霍思邈心里还是不舒服,他不觉得帮这种白眼狼会有什么好结果,张晓蕾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主任看出了霍思邈的心思,笑了笑,边准备手术边和他说:“我这里有个故事,是关于你爷爷的,想听听吗?你爷爷,也就是我们的老院长,是中国解放后第一个做脑颅手术的人。当时的条件跟现在哪能比呀!所有的手术都是白手起家,自己琢磨,连工具都自己造。他看到一篇文献,说国外有脑绵这个东西,他很羡慕,这个东西长什么样?他没见过,也不知道,他就买了一口锅,用淀粉加其他一些材料自己熬,熬出了现在明胶的前身。我非常佩服那一代人的动手能力,硬是琢磨出了中国的神经外科学。这样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也是被打成了反革命,揪去批斗。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做手术了,白天劳动,晚上批斗学习,医学上的领导是不懂医的人。有一天晚上,你爷爷刚被红卫兵批斗完,坐飞机,两个胳膊举到放不平,翻转不过来了。有个革委会头头的母亲脑溢血,需要马上做手术,可找不到人了,能做手术的人都刚斗过。那个人就求到你爷爷。前两个小时,那个人还站在台上对你爷爷拳打脚踢,后两个小时就跪在你爷爷面前。结果,你爷爷一句话都没多说,就去做了。当时,条件那么简陋,环境那么差,万一这个人的妈妈死在手术台上,你爷爷第二天被斗死都是有可能的。可你爷爷,根本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毫不犹豫就去了。”

故事说完他们也都作好了手术准备,一同走进了手术室。

霍思邈笑了笑,说:“咦?这说明过去三十年里,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医生的工作环境好像没什么改变嘛!”

主任瞪了霍思邈一眼:“你个小猢狲!嘴里吐得出象牙么?结果你是看到的。你爷爷活到九十多寿终正寝。那台手术之后,连他的敌人,那些斗他的人都保护他,而且相当多的一批元老,都因为他而受到暗中的照顾和保护。他们等到了平反的一天,以后才有我们这个科的发展、壮大。我记得你爷爷跟我说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今天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放在这里。”主任抬起手,刻意指了指心,“医生和法官和警察一样,从穿上制服那天起,你就不代表你自己。”

霍思邈回忆起之前的种种事件,钢丝男、法院出庭、十三姨、王磊打人……

主任接着说:“你是拯救的化身。你不能以自己的好恶选择病人,你不能以个人的得失衡量生命。如果每个医生都这样,白大褂就染黑了,你手里的手术刀就是生死判官笔了。等你见到每一个病患,都能把自己的情感抛在脑后,你就是好医生。医生这个职业,与技术关系小,与道德关系大。有技术没道德,永远不是合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