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托(第2/7页)

杨铁汉卷了支烟,卷好,递一支给身旁的魏大河,又给自己也卷了一支,两支烟头就在暗夜里一明一灭的。

杨铁汉发冷似的说:张班长走的时候是有话要说的,可他没有说出来。

魏大河干咳了一声,就想到了自己的战士赵长林。赵长林就牺牲在他的怀里,赵长林被子弹击中了肚子。赵长林断断续续地说:排长啊,我一点劲儿也没有了。他还说:排长,我家里有爹,还有娘哩。

魏大河当时就带着哭腔说:长林,相信政府,政府会照顾他们的。等把小鬼子打跑了,他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赵长林听了,冲魏大河挤出一丝笑,头一歪,就再也不能动弹了。

魏大河听了杨铁汉的话,闷着声音说:人离开这个世界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亲人。

魏大河说到这儿,就想到了县城里的亲人,老婆李彩凤刚给他生了个儿子,日本人就占领了县城。为了儿子能过上好日子,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县大队。一想起老婆和孩子,他的心里就有些发紧。

天这时已经暗了,县大队开始了埋锅造饭,一簇簇火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每一次战斗后,都会有战友牺牲或受伤,县大队的情绪就很是压抑。肖大队长和刘政委就一趟趟地跑到中队或排里,做战士们的工作。工作的重点无非就是给战士们加油、鼓劲。肖大队长和刘政委豪迈地讲着,战士们听着,却仍掩饰不住悲凉的情绪。他们一遍遍地抬起头,望向坡上那三座新立起的坟头。

此时,杨铁汉和魏大河仍在坟前坐着。他们不停地吸烟,烟头在黑暗中不停地明明灭灭着。杨铁汉和魏大河是一起参加县大队的,在参加县大队之前,两人并不认识。魏大河住在城里,开了间杂货铺,卖一些针头线脑和烟酒糖茶,后来就娶了老婆李彩凤。李彩凤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逃荒过来的。逃过山海关时还是爹娘和哥一大家子,到了天津后,一家人就走散了,李彩凤一路找着爹娘就流落到了魏大河所在的县城。李彩凤那年刚满十八岁,一路上的饥寒交迫,再加上连惊带吓,当她走到魏大河家的杂货铺前,人就晕倒了。魏大河救了李彩凤,并收留了她。当时从东北逃荒出来的孤儿寡母不计其数,散落在冀中、冀北的城市和乡村,有的被好心人收留,有的另起炉灶过起了生活。

魏大河娶了李彩凤后,很快就有了儿子抗生。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高潮,魏大河便给刚出生的儿子,起了抗生这个名字。

可惜好景不长,日本人从关外长驱直人,侵占了华北,这座县城里便来了日本人。县大队一成立,魏大河就报名参加了。

杨铁汉一直生活在乡下,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日本人没来前,杨铁汉和父母种着几亩地,日子虽不富裕,倒也能过得下去。日本人来了不久,就来了一次秋季大扫荡,眼见着成熟的庄稼就被日本人给扫荡走了。剩下带不走的粮食,也让日本人放火烧了,日本人的策略是,即便是自己拿不走,也决不留给城外的八路军。一家人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抢走了自己的命根子。

这时候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明白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把小日本给赶出去。而想赶走日本人,就得参加县大队,他们都知道,县大队是真心打鬼子的一群人,他们的大号就叫做八路军,是从延安来的队伍。当时,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有一伙革命的队伍扎在延安,那是一伙穷人的队伍。

这伙穷人的队伍最后就变成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合作,一起抗日。抗来抗去的,人们发现只有八路军县大队才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百姓们要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就得起来抗日,把鬼子们从中国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