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恶性循环(第2/2页)

“确实是大案要案,堪称建国以来最大的馆藏文物被盗案,但又有什么用?”

“这起案件发生后,当地警方破釜沉舟,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历时数个月调查了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翻阅了成吨的资料,调查了数十万人口,走完了十余万公里的路程,才最终使七名嫌犯一一落网。”

“我们录制时,光是整理这些资料,就花费了小半年时间,可拍出来结果怎么样?播放次数还及不上人家用个把月拍出来的帅哥美女谈情说爱电视剧的零头啊……”

李穗说到这里神情很是唏嘘,却又有一些释然。

这是题材问题,刑侦纪实类片子受众面本来就窄,故而也就难免收视率低迷。

但任谁费了更多的心血,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都难免会有几分戚戚然吧。

而且你还不能怪观众不爱看,真实的案件调查过程本身就十分枯燥,哪像一些小说里写的一样,有那么多精彩推理和灵光一现?

在现实生活里,案件调查大多不过就是监控的堆砌,以及一条条线索的调查走访罢了。

没有激情,没有玄妙,有的只是海量的视频和案卷,和因五加二、白加黑而困倦不堪的普通警察。

这样乏味的调查场景真实再现,有几个观众会不打瞌睡呢?怕是只有那些对刑侦极其感兴趣的小众群体了。

这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精心制作的东西没人看,收视率就低,即便是顶着公安部的牌子,也很难拉到投资。

毕竟这年代哪家公司都不傻,在商言商,明摆着赔钱的东西投一次还能解释为赔本赚个吆喝,接二连三投资下去那就是真正的傻缺了,也没哪个公司能耗得起。

由此,资金越来越匮乏,就愈发难出精品,所以市面上类似的题材日益减少,改革创新、寻求出路迫在眉睫。

而这,也就是李穗此次前来的原因之一了。

杨建义见状劝慰道,“这部《大案纪实》拍出来还是很有开创性意义的,剧中第一次由真实警察主演,时任该市公安局一把手的武平,不仅以警察身份担任主演,还担任了编剧的工作,所以才能让案件深度还原在群众面前呐。”

李穗八字眉一展,笑着道,“可惜还是没能改变该剧曲高和寡的局面啊……”

说着,李穗笑眯眯的看向闵学,怎么看都有些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