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展尽黄金缕(第2/3页)

于德华正要答话,却看见了张培林一行人进来了,他也笑着站起身迎接。

“欢迎,欢迎,早饭吃了没有,一起吃吧。”

张培林躬身道,“于经理,听说,贵集团的董事长莅临指导,实在有失待客之道,这次特意来拜访一下。”

“客气了,客气了。”于德华指着已经站起身的李和继续道,“这位是我们集团李董事长。”

李和伸出手道,“谢谢,请坐。”

张培林熟稔的道,“听说李董事长是教授下海的,我老家是苏北的,咱两家还是挨得很近的。”

“那是很近。”李和一边招呼服务员上茶,一边笑着应道,“皖北的。是离你们很近。”

张培林感慨道,“真没想到远大集团的董事长是内地过去的,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实在可敬啊!”

李和笑着说,“应该这么说,香港的大富豪有几个不是内地过去的,再说香港的中资公司没有一千家也有九百家了。所以这些实在不足外人道。包括近前的荣家父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为了发挥香港的窗口作用,政府先后在香港成立了一大批的中资公司。包括像华润、中银、中信、光大国际及招商局这五大中资集团。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荣家了。

荣家最大的产业是在七十年代成立的中信公司和后来借壳成立的中信泰富了,两岸三地皆能混的风生水起,在香港李超人都要卖面子,不敢硬杆,能量自不必说。

当然八十年代以后也有很多人为是到香港注册,然后再转战内地,最有名的是家电业的大佬黄宏生。

更多的是解放前后赴港打拼的一辈,比如未解放前就是大资本家的董云浩和王时新等人。董云浩是世界船王,后来儿子董建华还做了第一任特首。

王时新也不遑多让,香港的前任首富,儿子娶了孙中山的孙女。

所以李和的话本身没错,目前所谓的很多港资公司,实际上都是在内地创业的内地人。

张培林抿了一口茶,笑着说,“李先生谦虚了,谦虚了。”

李和给这个矮胖的中年人递了一颗烟,笑着说,“抽烟嘛?”

“哎呀,谢谢。”张培林本来想在这种场合不适合抽烟的,可是不接又显得拘谨了,最后还是接了,见李和伸着了火苗过来,受宠若惊的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有火。”

按他的想法,这样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扬,眉眼朝天的,哪里能这样谦和近人。

“不用客气。”李和还是给他点着了烟,然后给自己点着了,说,“这是玉溪,不知道习惯不习惯。”

找不到芙蓉王抽,他现在抽烟都是到处对付着抽,最近迷上了红色铁罐的玉溪,抽起来口感还是不错的。

张培林见李和肆无忌惮的吐出了烟圈,也有样学样吐了一个烟圈,再无拘谨,笑着说,“这烟好,不冲喉咙。”

李和说,“我昨天跟朱工交流了下,对目前的进度非常满意。但是在要求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还希望贵公司能主动保障工人待遇,特别是马上要过年了,咱们工人的工资还是要抓紧的。如果资金安排上有什么问题,我们愿意随时帮忙。”

他从最近的报纸上嗅到了三角债问题蔓延的味道,他自然不希望火烧到自己身上,特别是不希望蔓延到那些辛辛苦苦的工人身上。

很多工人都是从农村来的,这些钱真的是一滴滴血汗挣来的,可能婆姨等着钱买米下锅,可能孩子等着穿新衣。这些钱更多的可能是还是孩子来年的学费。

只有让他们拿到钱,他们才能安心的回乡,看一眼日渐衰老的父母,亲吻一下年幼的孩子。

张培林大包大揽的说,“李先生,你放心,绝对没有问题。我自己就是工人出身。拖欠工人工资这事,简直天理不容的。我们一定会监管好下面的分包单位,过年前保证工人都能拿到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