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枪舌剑(第2/3页)

但是,这几十年来,他并不是没有败绩。

而他最广为人知的那次失败,不是别的,正是冯一平这说得兴高采烈的汽车方面。

上世纪90年代末,三星经过他推动的“新经营”变革,也就是推行“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改变”的变革以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一成功,难免就有点飘,在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他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多次公开宣称,“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即将推出三星汽车,既然我们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以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推动了国家的发展,那么90年代,我们当然应该以汽车工业来领导国民经济……”

“……为此我们要保证每年要生产150万辆汽车,并尽快跻身世界汽车生产的十强之列”。

虽然很多高管反对他的这一决策,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坚称汽车工业是多种工业的成果集结,而三星涉足汽车行业则有助于集团旗下子公司(如三星重工业、三星电子)之间的合作。

之后在他的力推之下,三星于94年成立三星汽车,并很快就在釜山花了30亿美元,建成了一座年产量能达到24万辆以上的汽车制造厂,厂外面还竖起了一块写着“我们的梦想和韩国的未来”的标语牌,非常的思密达,相当的牛气冲天。

但遗憾的是,有着一座年产能在24万辆以上的制造厂的三星汽车,经营了几年,最后总共也只生产了5万辆汽车,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卖给了职工。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夹击下,仅98年上半年,三星汽车就损失了1560亿韩元,99年初就不得不向银行提出破产,2000年,就贱价卖给了雷诺……因此别说是尽快跻身世界汽车生产的十强之列,在韩国以外的汽车界,从此压根就没有姓名。

相关的教训,那是非常惨痛的,原本在国内的声望如日中天的他,因此招致了密集的批评,更一度被投资者批评为“失败的管理者”,主流观点认为,三星汽车的建立,是他盲目决策的后果。

因为韩国人都知道,这位财阀的当家人,是一个狂热的汽车爱好者,三星汽车的成立,更多的不是基于商业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他的兴趣。

声望一路走低的李会长,不得已,不得不宣布自己为这起失败负责,并捐献出20亿韩元的个人财产以求减少相关的批评……

对他来说,这点钱当然不算什么,但真的是相当之狼狈。

但这还不算,汽车业的惨败和金融危机,让三星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了一次痛苦的重组,为此,三星被迫卖掉了10个附属公司,解雇了5万员工。

可以说,汽车业,是让李会长既没了面子,也没了里子的心底永远的痛,冯一平对着他大讲特讲特斯拉的成功和广受欢迎,真让他非常非常的不舒服。

比竞购奇梦达势力还要不舒服。

但冯一平还没完,“……因此,特斯拉确实有和半导体公司联手研制相关芯片的需要,但为了我们的友谊,我并没有接受彼得鲍尔的提议。”

李会长静静的听着,都懒得回应,为了我们的友谊你拒绝英飞凌?你就装吧!

“但彼得鲍尔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可能也是因为当前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急需投资,所以他竟然和特斯拉董事会的其它成员,甚至是其它投资者取得了联系。”

“你知道,微软啊、苹果啊、谷歌啊、亚马逊啊”他又数了一遍,“……好多公司的创始和负责人,都是特斯拉的投资者。”

李会长喘着粗气,你就显摆吧!

“考虑到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优势,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应该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他们那么多人的意见,我不得不考虑……”

李社长心说,你这还是显摆,显摆那么多商界的知名人物看好特斯拉,关心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