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解决之道(第2/3页)

“虽然我们一直在推动轮岗,但这些高管,这些资历老薪酬还高的员工……”

他可不想这事到时只落在他一个人手里。

“老马,你果然敏感。”冯一平有些无奈,自己的这份心思,应该藏得很深吧,竟然还是被他看了出来。

“嘉盛,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电商,也快十年,但电商核心团队的资历,也超过了十年,对吧。”

“是,我们中的不少人,在99年之前就是同事。”老马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团队中那些从自己创业伊始,一直走到现在的老搭档们。

“十多年过去,必然产生了一批地位高,收入也高的团体,而因为资历的原因,他们的地位,只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稳固。”

“另一方面,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情,也会让他们的地位更稳固。”

“但是他们的能力呢,有没有已经到顶?他们的学习热情,是不是依然和以往一样高?”

“总之我觉得,对一个公司而言,这样的团体的壮大,不是个好现象。”

金翎这时插话了,“这样的人有,但更多的人,称得上恪尽职守,他们的工作成果,完全对得起他们责任和收入。”

“只要看我们的绩效考核就知道,我们所定的业绩目标,可不是只靠躺在功劳薄上萧规曹随的照旧就能完成。”

“对,”冯一平点头,“我们的管理,是杜绝这样现象的一个有力保证,我也非常承认你的观点,我们的高管中,绝大多数是合格的。”

“但一平所说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老马说。

一个公司,最高的位子只有一个,如果这个位子,由一个人,呆上五年、十年,那自然会让有些人觉得灰心。

“所以,我也没想好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冯一平叹了一口气。

印象中,为了处理这样的问题,华为好像很早就来过一次“总辞职”。

一个部门的所有员工,全部辞职,然后重新竞聘上岗。

但坦白说,冯一平并不喜欢那样的方式,如果重新竞聘后,没能担当原有的职务,那不是逼着人辞职?

真说起来,走到高管位置上的这一路,没有几个人走得轻松,帽子就那么间接的摘掉了,谁心里不会生出巨大的落差感?

但反过来,你指望他们主动让贤,薪资增长方面的要求不要太高,他们也做不到。

“所以我想来想去,目前可行的有两个办法。”

“一,就是让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样自然会创造出一些新的高管职位,让我们的这些老伙计流动起来,或者是给后来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第二个办法,就是我以前提起过,但后来并没有什么进展的内部创业,我觉得,这方面的力度,还是要加大。”

“我们内部孵化出更多成功的项目,那新进员工,就多了很多机会,这不至于让一些难得的人才,觉得上升的空间有限,怀着怀才不遇的心离开。”

“我赞成。”老马马上说。

这下,他总算是去了一块心病。

他尤其赞赏内部创业,这可以说是让一个组织保持活力的最有效手段。

“关于内部创业,我们近期再出台一些措施。”金翎说。

“还有关于水泥和钢材,钢材价格,这个月可是历史新低,我们要不要囤一批?”老马的问题还没完。

“不然,未来哪怕是只上涨10%,那我们物流网的建设,增加的成本,也不是小数额……”

“这个先放放,我还需要综合更多的因素来分析,”冯一平打断了他,“既然都到这了,那索性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真的好消息?”他们俩都有些不相信。

“当然,这是给两位的奖励,”冯一平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你们的特斯拉,马上就能发货啦!”

“真的?”“太好了!”金翎和老马,闻言果然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