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欣慰(第2/3页)

“你说。”冯一平郑重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小扎是一个很冷静的人,他既然对自己的这个提议持反对意见,那就一定有不错的理由。

“我认真的分析过,特效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特效公司一直都是以接单的形式来运营,而每一单生意,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来制作每一个镜头,并非用电脑或者任何其他高科技固定成本一次性替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效行业,其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基因上看,和制造业的工厂很像。”

“我们都知道,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上,美国目前不具备竞争力。”

“具体的说,优秀的公司,会因为不停地接单而不断扩大规模,但当规模变大之后,排期变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像工厂一样,满负荷养人,也就是只要有一到两个月的空档期,就必须付出高额的成本。”

“虽然我相信,我们的特效公司,不会存在这么长的空档期,但很显然,同样的工作,在印度做,成本更低。”

“在印度,即便是出现两个月的空档,我们所付出的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依然可以承受。”

“哦,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冯一平觉得,扎克伯格说得很有道理。

他让费奇去接触好莱坞排名第二的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也是看重了对方的实力,对自己的特效公司能力的拉动。

但他还真不清楚,原来好莱坞的特效公司,竟然也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即便不考虑可能的空档期,就冲这一点,那么显然,自己的那个提议,就值得商榷。

“其次,从大趋势来看,这个行业的门槛,正越来越低,很多手绘工作,正被日渐升级的CG制作方式替代。”

“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政府,包括中国、加拿大、印度、韩国,都在加大动画及特效产业的补贴,原本劳动力低廉的印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显然更有竞争优势。”

“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与其花大价钱,收购好莱坞的特效公司,还不如继续投资我们自己在孟买的特效公司。”

“你是对的。”冯一平说。

恰好,根据费奇的反馈,数字王国现在牛气得很,对投资的要求,相当不感冒。

“至于我们自己特效公司业务水准的提高,”他想了一下,“也不是没有办法,高薪从好莱坞挖一批人就能解决,”。

“很不错,我们的扎克,真的成长得很快。”冯一平夸奖道。

小扎又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来,“这不过是因为我对我们印度特效公司比较了解而已。”

“嗯,进步就是进步,不用谦虚,”冯一平想了一下,“恰好,我还有两个类似的问题,你最近可以想一想,有结果了,给我邮件。”

“也是关于收购吗?”小扎问。

“确实是关于收购,”冯一平说,“我现在对两家公司比较感兴趣,一个是领英,另一个,是推特,我希望,能投资他们,或者是干脆收购。”

“这两家,虽然目前的市场影响力,和Facebook不能相提并论,他们针对的市场,一个是职业社交,一个是微博客社交,但都算是社交产品,都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所以我的意见,如果收购,对我们的业务有利,我们可以谋求收购,至少,也要能投资。”

“没问题,我会尽管给你报告。”扎克伯格说。

“也不急于一时,先回家休息休。”

“但我还得先去公司一趟。”

“好吧好吧,”冯一平挥挥手,“这几天,你可以自由安排上下班时间。”

……

“你们好,冯正在会议室等各位。”吴倩对着奈飞和Youtube的高管说。

她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马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