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交心(第2/3页)

这在国内的政治圈子里,好像是常态。

在他们这条路上,越是地位高的,便越要和自己的家乡撇清,不仅仅是由此杜绝一些相同出生地的人,组成小圈子,小团体的嫌疑,也是因为自己的首要工作,是服务好现在的职务所对应的民众。

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就和封建社会的官不修衙一样。

“你们这些年,分寸也掌握得极好。”金高官说。

冯一平知道,他所说的这个分寸,就是哪怕嘉盛在县里,在市里,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他们从来没有和县里,和市里的哪一位领导过从甚密,从来没有干扰过组织部门的工作。

相反,他们是积极配合组织部门的工作,谁主政,就支持谁。

金高官相信,很多商人在他们这样的条件下,多半是反着来:支持谁,便希望谁主政。

以冯一平和嘉盛的能量,一旦他们决定这么做,必然会给相关的工作带来不少困扰。

就是黄承忠的那个副镇长的职务,也不是他们活动的结果,而是组织上综合考虑后的决定。

说起来,就是不考虑到冯一平和嘉盛,把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黄承忠,提拔为副科级的副镇长,虽然难免会有些人不满、嫉妒,但真也算不上什么出格的事。

“我们就是尽自己的本份,想做一些事而已。”冯一平说。

“要知道,现在这个社会,能守住本份,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金高官说。

冯一平觉得,他这话里,好像隐隐有些其它的意思。

“不过我知道,你一向是把有些事看作是麻烦。”金高官说。

这一点,他同样再清楚不过。

虽然他不想额外对嘉盛提供照顾,以免为自己带来麻烦,但是,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嘉盛会主动成为自己的助力。

但是,呵呵,并没有。

他们对自己尚且如此,对其它官员,自然就更不用说。

“这样很难得,也很明智。”

确实很明智,官员来来去去,但是一个企业,却总是在原地。

没有和谁过从甚密,关系特别好,也就意味着不会和谁关系特别不好。

加上嘉盛今时今日的实力,等闲也不会有人会主动针对不说,该给的支持,该提供的便利,一样也不会少。

反之,则真不好说。

“所以有些问题,你大可以放心,”金高官说,“有一个问题,虽然两位领导今天没有跟你提,但是五里坳的负责人,从现在到未来,一定都会是由最合适的人选去担任。”

冯一平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也是早有预料。

赵高官来了,盛高官明年就会退居二线,那么很显然,五里坳的负责人,自然也会是新人换旧人。

虽然和盛正合作得很好,但这样的事,他们阻止不了,也不会去阻止。

两位领导,确实也不好主动跟他谈这个,“那啥,一平,五里坳那边的班子要动了。”

为系统内的任命,征询一个商人的意见,两位领导不要面子吗?

估计对他们这个级别的领导来说,主动关心一个镇的负责人的任命,也是仅此一例。

“我们会一直配合当地政府的工作,”冯一平说,“您年后履职,有没有什么我们能做的,”他主动问道。

金高官这次调过去,是担任常务高官。

看起来,进步不大,其实是很关键的一步。

虽然有不是常务的高官,直接升任高官的现象,但担任了两届,甚至两届以上的副省级职务,才加入常委会的情况更多。

他这一次过去,既然是任职常务高官,自然也会是省委常委,那是一个固定入常的职位。

“当然是期望你们能为那边的经济,做更多的贡献,”金高官笑着说,“不过,还是要看你们的具体规划。”

“我们还是要按照经济和市场原则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