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口大户的难题(第2/3页)

那位林主任拿笔在纸上算了几下,“虽然今年我们省的一些农产品,比如蜂蜜,因为国际上的价格大幅下挫,下跌了接近50%缘故,有所下降。”

“但是,因为冯总公司出口额增长了超过13亿美元,我们全年的出口额,达到65亿美元,不会有太大问题。”

“这样一来,在出口方面,今年我们很可能是中部省份的第一名。”

这显然是一个让两位领导都感到高兴的好消息。

作为一个吸引外来投资有难度,而且还是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的中部省份来说,在出口额上要做出成绩,真的不容易。

说句不好听的话,整个省辛辛苦苦一整年,在出口额上,往往还不如沿海一个省份的一个市,甚至可能是一个县级市来得高。

所以在过往,在很多文件上,相关部门往往用另一个数据,进出口总额的数据来说这方面的问题,“今年进出口总额实现了多少多少,增长了多少多少。”

好歹那个数据,至少超过百亿美元。

“一平,这样的势头,能持续吗?”高官关心的问。

“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冯一平肯定的说。

“鞋类的出口,因为看起来我们遇不到太强有力的挑战,这方面在接下来几年,一定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在服装方面,我们研发的无毒无化学品的有机婴幼儿服装,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打开了知名度,未来的出口额,也将实现大幅上涨。”

“我们目前正在通过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也即GOTS的认证。”

“未来,我们将前头国内的有关协会,成立我们国家自己的标准。”

GOTS的第一个版本,于上月正式颁布和实施。

在这方面,因为原来不熟悉的缘故,冯一平他们没能参与进去,这个标准的主要制定国,依然是欧美和日本。

冯一平他们知悉这个情况的时候,相关的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没能争取到成为标准起草者的资格。

这是他今年唯一感到遗憾的一件事。

“看来鞋类和服装,将成为我们省未来出口的一张新名片了。”书记说。

“实际上,我们正有意把机电产品的一些订单,也逐渐转到省内生产。”冯一平说。

“哦,难道你的神奇工坊,打算在省内考察代工厂家,这可是个好消息。”高官马上说。

这说明他对冯一平公司的情况,确实不是一般的了解。

冯一平的公司,在机电产品出口方面,一直是由神奇工坊领衔。

“我们是有这个想法,不知道各位领导有没有注意到,就在上半年,神奇工坊,和我们在大学城成立的创业园,已经联合设计了好几款产品。”

“我的意见是,如果可以,尽量把这几款产品在省内生产,神奇工坊的其它产品,我也持这个观点,只要省内公司,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同时,综合成本和沿海城市代工厂的成本接近,我也希望,能尽量放在省内生产。”

他这么考虑,自然不止是出于情感上的,主要还是基于商业上的一些原因。

沿海的那些代工厂,不可能只为他们一家代工,实际上,这就等同于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相对轻松的了解的神奇工坊的产品,包括制造工艺。

但如果放在省内,从模具开始,所有的生产环节,保密性相对会更高一些。

目前这个时候,没有多少公司,会选择让内陆的公司来为他们代工。

另一个理由,自然也是出于长远的考虑。

未来随着低价和人工工资的增长,沿海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会逐年下降,相关的制造业,肯定会向内陆地区转移,嘉盛何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方面也抢先一步呢。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逐渐向内陆转移,这会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为省里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