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敬佩(第2/3页)

公司前的喧闹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甚至都没给随行的记者拍照的时间,在兴奋得脸通红的李大为的带领下,一行人马上进入车间参观。

“我们所在珠江三角洲的这块区域,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加起来一共9个城市,是中国的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作为这边当家人的书记,边走边向大家介绍情况。

但是之后,他们就很难插上话,他说一句,还要等着翻译一遍,包括佩奇他们,也就只礼貌性的听了几句,然后就围着冯一平问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到这样的工厂,”佩奇看着流水线上那些聚精会神的工人,“你看看,他们的工作,好像都带着一种韵律感。”

“当然,因为要随着流水线的节奏嘛。”冯一平笑着说。

别说,在这样巨大的车间里,看着那么多人专注的工作,这景象,确实也是美的。

随着参观的深入,美国的那几位的问题也深入起来,“平均年龄好像都很轻?”

“现在年龄结构重心下移明显,18岁到30岁的工人,占比超过5成。”对这最后的一站,冯一平准备得也非常充分。

他一个电话,相关部委和当地政府,都给他送来了很多材料。

其实在官方的说法上,是“16岁到30岁的工人”,冯一平觉得,在这些美国朋友面前,还是把年龄提到18岁,更合适一些。

“平均技能水平呢?”乔布斯同样是第一次来中国的工厂参观,眼前的这一幕,也让他感觉到了蕴藏在其中的力量。

“高级技工的占比,目前远低于美国,只有5%左右,但是,鉴于我国目前产业工人总数超过一亿,所以高级技工总数,还是超过500万。”

“而且,现在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在报名参加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而我们国家还有总量超过2亿,具有一定技能,并能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后劲巨大。”

这样的数据,让乔布斯这样冷静的人都为之动容,中国的潜力有多大,他们这是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向在意成本的马斯克问了一句,“工资方面呢?”

“平均来说,这方面只占总成本的10%左右。”冯一平说。

“喔。”他们又是一阵惊叹。

“生产效率呢?”贝佐斯问。

他这话也问到了点子上。

“不考虑其它因素,我们的生产效率,同样远低于美国,比如眼前的这个车间,工人总数超过200,一个工作日能制造600台电动车。”

“但是,在我们的销售旺季,这里每天的产量,可以接近2000辆。”

“三倍多?”贝佐斯惊道。

“对,三倍多。”

“工人会不会劳动强度太大?”佩奇皱着眉问。

这个问题,冯一平让安捷的一位英语不错的高管来回答,“在订单多的时候,我们的工人,能够连续30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

“连续30天工作12个小时?”那几位皱起了眉头。

冯一平知道他们肯定想到了其它的地方,比如权益保护,缺少工会什么的。

有些事,不但是他们这些钱多得只是个数字的人不懂的,也是普通的美国人不懂的。

“我们等一会可以问这里的工人,也可以在这个工业区,问路上随便碰到的工人,然后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发愁的不是加班太多,而是加班太少。”

“为什么?”既然冯一平这么说,他们自然是相信的,但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啊,因为多加班,多工作,他们就能拿到更多的工资,这样家里的日子,才会更富裕,更幸福。”看着眼前的这些工人,冯一平说。

曾经和现在,他熟悉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流水线上,或者是其它行业里普通的一员。

如果刨除那些口号,从根本上来说,创造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奇迹的,就是这一个个普通的工人、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