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舍(第2/3页)

谈的都是家常,偶尔也会夹杂着一句,“今天的这月亮真大”的讨论,其实也算是在赏月。

当家境逐渐富裕起来,逐渐摆脱了繁重辛苦的体力活之后,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的人,生活习惯不知不觉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其实和冯一平在沙漠里的坚持是一个道理,有些事,只要你打好基础,甚至都不用引导,也不用费心的组织什么活动,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朝着你希望的那个方向走。

但是给他们带来这些改变的那一家人,今天并没有出现。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本来冯振昌按老习惯,会更多的承担家务,但是今天,不但是她,梅秋萍都插不上手。

“广场那很热闹,你们也去吧,或者去楼上也行,这些交给我,”冯玉萱围着一条围裙,麻利的收拾起来,“爸,茶已经泡好了。”

“哦,我还得去看看帐。”冯振昌看了女儿一眼。

“我来吧,”梅秋萍准备收拾剩菜,却被冯玉萱坚决的隔开,“我说了,这几天这些事都交给我。”

“那好吧。”梅秋萍明白女儿的意思,以后,这样的机会肯定是越来越少。

“明天静萍她们就会回来,你也能多个帮手。”

“算了吧,哪还用她动手,再说,她以后的机会多的是。”冯玉萱总算没有借机讽刺弟弟。

“舅舅舅妈和蓉蓉她们,后天上来。”梅秋萍只得换了一个话题。

“不知不觉的,蓉蓉他们都上大学了。”冯玉萱说。

“说起来,他们几个虽然没有一平的成绩那么好,但也算争气,竟然最差的也都上了二本。”说是去看账本的冯振昌抱着杯茶说。

“那是,你没看为了他们高中的这几年,几个舅舅不但把他们当祖宗一样供着,钱更是花了无数。”

“就说最后这一年的营养品,一个个的吃得比你们还多,还有他们三个请各种补习老师的花费,加起来都能买一辆车,”冯玉萱说,“要是这样还只能上个三本,或者是专科,那他们真是对不起家里人对不起人民币,我们当初要是这样……”

她马上觉得这话不对,是的,她马上察觉到爸妈有些沉默,连忙改口,“还是弟当年省心,他读高中的时候,根本就没要家里操心。”

“那是,他高中的那几年,除了学习之外,还办起了那几家公司,还顺带着写了一本那么畅销的小说。”梅秋萍也帮女儿补救。

“要说也得亏弟弟带了一个好头,不然他们几个估计跟我一样,在初中的时候就死活读不进去,一门心思的想着出去做事。”冯玉萱继续补救。

“是,一平考上大学以后,镇里不说,带动我们村里和旁边几个村出了多少个大学生?”冯振昌终于也开口了。

“就是没一个考上弟那样好的大学的。”冯玉萱接了一句。

这话果然让爸妈他们高兴起来,这事永远是冯振昌他们的骄傲。

在他们这的观念中,考上名牌大学,那就相当于古代科举中举了一样。

“更别说,就是全国,也没几个能到斯坦福商学院深造的。”冯玉萱继续挽救。

“那是,一平可是第一个以本科生学历进斯坦福商学院的人,那在世界上都是第一个。”

冯振昌他们连这事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可见他们有多骄傲。

他们还是和原来一样,在人前有些耻于谈钱,但是,非常乐意跟人显摆儿子在读书上的成就,在学术上的成就。

冯一平当初决定重读一遍,考个好大学的努力,现在看来,再正确不过。

……

晚上十点,广场那边的热闹也消停下来,但早就躺在床上的梅秋萍,听着楼上的动静,却怎么也睡不着,“哎,”她推了推冯振昌,“我去玉萱房里看看。”

“去吧。”冯振昌马上说,看来他也清醒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