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祝寿(第2/4页)

她们明白得很,公公心情好,大姐家和老四家心情就好,反之,大姐和老四心情就会不好,那搞不好,会连带着自家的收入也不好。

跟钱过不去的蠢事,谁都不会做。

虽然在私底下,整天在一起的大舅妈、二舅妈、三舅妈还是免不了会有矛盾,依然免不了会别别苗头,但是,这些事,她们现在从来都不会闹到台面上来。

“都是家里的一些干货,刚好这次用得上。”

“大姐,这都是好东西啊,”蔡虹拆开一个箱子说,“有些城里花钱都买不到。”

能不是好东西吗?别人送到家里的,肯定都是捡好的送。

“那明天去家里吧,有什么喜欢的,你自己挑。”储藏室那些东西,梅秋萍看了有点发愁,太多。

“呵呵,那我明天一定去。”

冯玉萱看到,另外三个舅妈听了妈妈这话,好像略有点不高兴。

“来了。”穿着中山装,敞口布鞋的梅建中,抱着最小的孙子慧慧走进屋里。

“来了爸,”“外公。”

蔡虹连忙把慧慧接下来,“不是说了,现在要自己走路,不让大人抱吗?”

“没事,”梅建中揉了揉小孙子的脑袋,“是我要抱的,是不是呀慧慧。”

他看这地上的箱子,“菜不是都买了吗,你还从家里带干什么?”

“这些放在家里也吃不完。”梅秋萍说。

“爷爷,喝茶。”慧慧小心的端着一个杯子,递给梅建中。

“真乖,你渴不渴?要不要拿牛奶?”

另外的三个舅妈看着这一幕,还是有些吃味,好像这小的,总是招人疼一些。

“玉萱,一平怎么没让她女朋友带着女儿回来一趟,那不就四世同堂吗?多喜庆!”二舅妈问。

“现在怎么好让她回来?”梅建中说,“平常能来看看我就行。”

而且,我不仅有了重孙女,还有了重孙子。

“一平他们说了,明年,一定带着孩子,来给外公祝寿。”

灶上人手够,冯玉萱也懒得去凑热闹,干脆坐在那逗慧慧。

“哪用的着年年办,”梅建中说,“我知道你们有孝心,也不用年年都这么大张旗鼓。”

“爸,明年当然得办,明年你85。”梅秋萍说。

“爷爷,过几年我也带着我的孩子,来给你祝寿。”慧慧突然跑到梅建中面前,仰着头认真的说。

“哈哈。”一屋人都被他这话给逗乐了,而且这话也很应景,寓意比长命百岁还要好,兆头也很好。

……

农历8月17一早,梅家塆由水泥铺得整整齐齐的打谷场,被扫得干干净净,一辆货车,拉来一车的桌椅,几个年轻人正比着赛似的卸车。

另外一辆车上,卸下来的是一套音响,对这个很感兴趣的梅义良,带着慧慧来凑热闹。

预计到今天前来祝寿的人数,挂面厂今天都停工一天,厂前面的大块空地,也用来摆酒席,加起来,都超过了100桌,但还是不知道够不够。

本来在镇上工业园的礼堂里更好,但是梅建中就是不愿意去镇里,几个儿女都知道他的本意,但这个事,就是在村里办,那也低调不了。

家里,梅建中依然还是穿一套中山装,只不过脚上的鞋换成了皮鞋,头发理过,胡子刮过,整个人显得精神了不少。

他最高兴的,不但是子女都到齐了,连孙子孙女都到齐了,一大帮人围着他,好不热闹。

长寿面刚吃完,冯振昌带着兄弟们来了,然后,老蔡带着两个儿子来了,之后,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冯家冲,是家家必至,镇里的只要从冯一平家的公司里,直接间接得到好处的人,自然也都派人前来随礼。

9点半,费了不少功夫才请来的省剧团的主力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十分尽心的表演起来。

场间围着桌子,随意坐下来的宾客,吃着省城老字号糕点铺定做的寿桃,还有从东北那边运过来的鲜桃,还有月饼、蛋糕等糕点,花生、核桃等坚果,卖力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