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惊弓之鸟(第2/3页)

因为NEXTDOOR那边,后续并没有任何动向。

要收购他的奈飞这样一家市值20多亿美元的公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在自己不同意,协议收购不成的情况下,他们如果计划发起要约收购,那首先需要准备的,就是资金。

他在华尔街,也算消息灵通,如果NEXTDOOR有这样的动向,他马上就能知道,然而并没有。

前几天得到的消息,让他又松了一口气,那位冯,居然斥巨资,和一些并不专业,至少在制造汽车方面并不专业的人,在硅谷成立了一家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公司特斯拉,还豪言特斯拉一定会改变汽车业的格局,引来底特律的好一番口诛笔伐。

他因此觉得,这位冯的投资,好像都很随性,布坎南的那个提议,也许是那位年轻的冯一时的兴趣而已,现在早忘了,或者是在意识到困难之后,主动放弃。

现在,看到嘉盛官网上那条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一个大厅里,红色横幅下,嘉盛的那位CEO女士,满面笑容的和另一位银行的代表交换手中的协议。

下面的文字说明,这是嘉盛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的现场。

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意向,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嘉盛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一看到这,他霎时头皮一紧,脑海里马上浮出一个念头,这是狼来了吗?跟着他马上断定,这就是针对自己和奈飞来的。

只怪这个20亿美元这个数字太特殊,奈飞现在的市值,一直在这左右浮动,虽然如果要整体收购一家市值近20亿的公司,付出的肯定不止20亿,但是他相信,那些溢价的资金,冯一平的公司,完全有能力自筹,或者其它方式支付。

可惜自己忘掉了一点,冯一平除了从华尔街那里得到资金支持,还可以选择他们中国的银行!

他马上又一次关注自己公司最近的股价动向,依然是有涨有跌,最主要的是,并没有无端大涨,所以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他拨通秘书的电话,“让财务总监来我办公室,马上!”

对自己的这位重要助手,哈斯廷斯没有废话,直接问道,“从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数据看,能不能确定有公司或者机构在吸纳我们的股票?”

财务总监的回答,跟他预想的一样,“如果对方蓄意长期、分批量,委托不同交易公司收购,而且收购总份额占比不足5%时,我们很难确认。”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跟中国一样,当收购方吸纳的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后,需在10日内,向目标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备案,此后持股比例变动每达到1%,就必须向上述机构补充备案。

只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无论美国联邦证券法律,还是各州公司法律,都没有要求在所有权达到特定比例时,强制进行要约收购。

哈斯廷斯焦躁不安的在办公室里走了好几圈,“下面我对你说的话,请一定严格保密,”他俯下身子,直勾勾的、习惯性带着点恶狠狠的意味对财务总监说,“你调集一部分人员,依据现有的条件,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反收购计划来。”

“啊?”财务总监一愣,反收购,这可是大事!

“哈斯廷斯,有人要收购我们公司吗?是提出了意向,还是已经付出了行动?按你这么说,他们是想恶意收购,为什么没有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这只是我的猜测,你就当是演习也好,总之,一定制定出一份胜算大,可操作性强的反收购计划来。”

“哈斯廷斯,我需要更多详细的资料。”

和哈斯廷斯不同,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并不反对收购和被收购。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不管最终成功与否,收购方和目标方,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且是超常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