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分头行动(第3/3页)

“我们计划,最迟不超过05年。”

“05年?你有把握。”

“当然有把握,”马斯克豪气的说,带着记者,穿过车间里那些戴着ipod工作的工程师们说,“这里汇聚了全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我们的工作模式,又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加上世界顶级的各种设备,最迟05年,我们的火箭,一定能够首飞。”

他这话里,自然有水分在,但是,至少听起来比后来国内的那些创业者在新品发布会上,说自己的产品,这里比苹果好,那里比苹果强要入耳。

说起来,马斯克有点像华为的那位余大嘴,也喜欢说大话,但是,和另一位买锤子的不同,他说的那些大话,可能时间上会晚一点,大多还真能实现。

而且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人民,还就是喜欢马斯克这样不止是能说,做得也很像样的人,私人研发航天技术,将来移民火星这样的行为和理想,在美国很能圈粉。

冯一平明显感觉到了那些记者的激动,其中的一位,估计是安排好的,问道,“除了SpaceX,你还有没有其它的投资项目。”

“有,”马斯克停在车间门口,抱着手臂侃侃而谈,“就在最近,我和几位对环境特别在意的伙伴,在硅谷成立了两家公司,我的合伙人中,就有那位来自中国的一平,冯。”

“就是那位中国的年轻首富,JS的冯吗?”记者直接用了嘉盛音译的头两个字母。

“对,就是他。”

这可是个大消息,中国的首富和美国的科技精英合作,“请问你们成立的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是什么?”

“上大学的时候,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最终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定在三个方向,互联网、太空探索,还有可再生能源。”

“前两项目标,我已经实现或者是正在实现,接下来,可再生领域方面,就是我的下一个投资方向。”

“冯也一直在关注环保问题,当今世界,对环境危害最重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而产生温室物体最多的,就是各种车辆,他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且,他认为现在的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所以,他想造出一款纯电动的汽车,来减少我们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他计划研发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来为电动车充电。”

“我得说,他所设想的,就是我想做的,所以,在跟他交谈了短短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决定合作,同时,我们把这家公司设在硅谷,就是希望用IT思维来造车。”

“我们这次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和太阳能发电公司太阳城,将是我未来工作的另一个重心,我相信,几年过后,你就能开着我们的电动跑车,一路畅通无阻的,从洛杉矶直抵纽约。”

还好,他这次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电动汽车特斯拉?请问,你和冯真的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吗?”记者问。

“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做,我和冯,愿意做这样的先行者,而且,冯和我都认为,汽车界,已经近百年没什么变化,我们愿意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震动。”

冯一平有些无奈,拜托,这是你自己的豪言,表拉上我好么!

我现在只想安安静静的进行电动车的各种准备,不想明天就被底特律那些汽车大厂的关系媒体声讨。

可是,他不得不承认,马斯克不仅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同时也确实是一个熟谙宣传和营销的家伙,特斯拉后来那么火,应该跟他的这项特长有很大的关系。

某东那位的各种捆绑营销,和马斯克相比,中间至少差了十个买锤子的胖罗。

……

不出冯一平所料,他和马斯克,都上了隔天的头条,有褒有贬,只是,这时身在底特律的马丁,却感觉相当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