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加入(第2/4页)

“埃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冯一平说。

当然,在这样的家伙面前,他肯定不会直说一些没营养的恭维话,“我得说,这并不是一个开创性的行业,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而我绝对相信,你领导的商业公司,一定会比那些拿着国家拨款的机构更有效率,更有创新能力,世界上除了那些政府机构以外,第一个具备航天发射能力的个人,肯定就是你。”

“谢谢你,冯。”马斯克的道谢很真诚,哪怕是钢铁侠,其实也需要他人的鼓励和肯定。

冯一平并没有带他们参观自己的公司,直接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吩咐秘书,“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我们。”

只喝了一口咖啡,马斯克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你正准备筹建一家电动公司,那你对要生产的电动车,是如何定位的?”

“综合现有的条件,再预估将来的发展,我认为,在短期内,比如从现在开始算起的十年内,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应该始终比较高昂,肯定不会有太大的降低。”

“而这样环保的高科技产品,更符合一些高收入人士的生活理念,所以,我筹划当中的纯电动汽车,至少一开始,不是针对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产阶层,而是不在乎价格,更追求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希望使用最新科技的高收入人群。”

哪怕他原来对特斯拉的发展规划并不了解,琢磨这么长时间以后,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他自然会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马斯克点点头,接着又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好像有些多余,既然冯一平这样的人都已经计划成立公司,这样最基本的问题,怎么会没有答案。

“那么,你觉得,要解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继续问。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打消消费者的里程焦虑,这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

“最关键的就是电池技术。”马斯克同样赞同这一点。

“电池技术里,也应该包括充电技术。”冯一平补充了一句。

“对,这样很关键。”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候,马斯克就设计过电动交通系统,不过,当时的电池技术,让他的想法看起来非常不现实。

“你预计最迟在什么时候,可以推出你的产品?”

“关于这方面,我并没有时间表,”冯一平双手一摊,“关于这家公司,我想像你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样,一切都从头开始研究,先把基础打好。”

“尽可能多的采用我们自产的部件,而不是外购,尽可能的应用我们自己开发的专利,而不是沿用他人的技术,具体的说,从底盘到内饰到车身制造,我们一切都从零开始研究。”

马斯克对这一点不太赞同,“我听JB说,你作为股东的ACP公司,已经有了很成功的尝试,为什么不应用现有的平台和技术,在Tzero的基础上研发?这样不是能更快见到效益?”

“ACP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确实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老实说,我对Tzero并不满意,这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电动车,从平台到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ACP现在的很多技术,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不将就,最好开发出我们自己一套来。”

“比如,Tzero现在用的是莲花的底盘,不但供应受限,当我们装上去很多锂电池以后,为了负载均衡,底盘必须重新调校,那还不如自己研发一款更合用的。”

“还有,Tzero依然配有减速系统,我希望,我们推出的电动车上,能用转换率高的电机,来替代这一系统,尽量少用传统汽车上的部件。”

“车体的设计,我也希望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用更多的轻量化材料,比如铝,这反过来又会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