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没有想象中顺利(第2/3页)

但除此之外,冯一平其它的情况,他就不得而知。

“很期待能跟冯你合作,不过,我已经有了一位搭档,我想我需要回去征求他的意见。”马丁说,他依然很谨慎。

这也可以理解,这样大的项目,他是得事先好好了解潜在合伙人的背景和过往的经历。

“那么,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马丁留下一张支票匆匆离去,他来的时候,冯一平和艾伦可以说是在门口迎接,但走的时候,可没有这个待遇,冯一平清楚,上赶着不是买卖,现在表现得太殷勤,反而会让马丁更瞧不上。

虽然他还有更多的理由可以用来说服马丁,不过算了,那些话还是等在更合适的机会再说。

大不了,想办法直接联系马斯克同志,不管怎么说,他才是最终成就特斯拉的人。

……

“冯,其实,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人很多,其中不少人和马丁一样,都有技术背景,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艾伦有些看不惯马丁·艾伯哈德对冯一平的质疑,笑着说。

虽然招揽不顺利,冯一平并没有特别沮丧,自己知道未来那么多事情,提前做了这么多准备,绝不会错过特斯拉的。

“艾伦,你知道我最期待谁的加入。”冯一平看着他说。

“不不,冯,”艾伦摇头,“我跟你说过好多次,坚决不涉足商业化生产。”

“艾伦,我们国家有句谚语,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简直就是你的写照,我们要成立的这个新公司,不是通用,没有那么多的可能的争斗和考量,电动汽车,是我们唯一的产品。”

通用当初停产EV1,除了外部的原因——主要是石油公司,据说石油行业背景的公司,买下了给EV1生产电池的公司,然后毁掉了那些公司,和一些客观原因——主要是当时相关技术的不过关,肯定也有倾听公司内部,传统内燃机汽车生产部门声音的缘故。

毕竟传统汽车生产,才是通用这个百年老店最大的优势所在,EV1那样的电动车,其实带有很大的实验和类似投石问路的性质,而且上市后就遭遇到了很多打击。

除了销量不理想——96年那会油价便宜,大多数美国普通老百姓,虽然也讲环保,但同样很务实,在一辆几千美元的燃油车和几万美元的电动车之间选择,估计大多数人会暂时先把环保先放在一边。

而那些不在乎价格的人,又非常不满EV1续航里程,这辆车行驶80英里之后,就必须充电几个小时。

加上美国政府又刚好在那时放宽对排放的限制,刚上台的小布什不支持一些州的零排放法案……

可以说EV1的出现,同样有些生不逢时,它要不是96年,而是在06年出现,说不定特斯拉连成长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我还是只希望单纯的进行技术研究。”被伤过一次心的艾伦,依然坚持他的选择。

唉,看来这位优秀的工程师,同样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被伤过一次以后,对同样的事情,是这么敬而远之。

“我会按你的要求,在公司以前的来访人员里,给你筛选一些人,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联系,有些问题,工程师和工程师交流起来更顺畅。”

“谢谢你艾伦,还是你最懂我。”

“这样的话,你可以留着对你女朋友说,”艾伦笑,“其实,就在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你可能很少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你们学校的太阳能车队,就是那些人的一个集散地。”

“真的?呵呵,回硅谷之后,我马上去造访。”

这个说起来好像有点印象,斯坦福大学太阳能车队的那辆看上去一点不像汽车的车,后来应该在网上看到过,那就像是一块会行走的太阳能电池板。

……

“你不在酒店?”黄静萍的电话里,回荡着轻柔的钢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