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时移世易(第3/3页)

他很老式的冲在场诸人拱手为礼,“欢迎校友们的莅临,欢迎兄弟院校的同胞,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欢迎一位我们的小师兄,今年第一次与会的冯一平同学。”他朝冯一平这里指了指。

冯一平只得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

“作为承办人,我要特别感谢一平同学,是他的参会,让我筹办的第一次活动,成为近几年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近600位,呵呵,好多年没有这样的盛况,所以,我就不多耽误大家的时间,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小师弟,发表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这项议程,事先冯一平可是不知道,不过掌声这么热烈,怎么好驳面子?

他从邹会长手里接过话筒,“我知道,让我第一个发言,是各位师兄师姐照顾我这个小师弟,谢谢大家。”

“至于对今天讨论的主题,我的看法很简单,两个字,乐观!具体的理由我就不一一陈述,大家可以去看我的那本前沿杂志上个月的那一期,那期刊物里,有我主笔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很系统的阐述,谢谢!”

想了想,他又补了几句,“很高兴能在硅谷有这样一个组织,我相信,我们清华,一定会成为硅谷继斯坦福和伯克利之后,第三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学校。对于校友会未来的发展,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除了联系在硅谷,以及在北美的校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深层次的加强跟母校和国内校友的联系,从而构建一张横跨中美,实现人才和资金交流的关系网?因为之前一直呆在国内,我对国内的情况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这几年变化巨大,不说一年一个样,至少几年肯定会大变样,所以国内同样有很多创业的机会,有时间,大家可以多回去走走看看。”

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忍不住想为国内拉一点人或资金回去,当然,这其实是件双赢的事情。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有一件事,在场的人清楚,冯一平也清楚,在硅谷,华人创业团队受风投欢迎的程度,甚至还不如印度的创业团队。

如果他们带着好项目回国,那肯定不一样,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国库充盈,以及国内发展的需要,国家这两年为了吸引人才回流,不但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还单列了不少专项资金,回国创业,说不定真就功成名就了呢?

要是李家伦那伙人在,估计又得吐槽冯一平走到哪,都不忘自己党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