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上门化缘(第2/3页)

“不会吧婶,你也不要放多,放个几万块,反正利息比外面银行高,也当帮我一把,好不好!”

“今年是真没有,要不明年吧,明年我们一定先做准备,早些年你也没少帮我们。”

等信用社的人走了,冯振昌一身不吭,脸上一点笑模样也没有,只一口口的喝着浓茶。

梅秋萍知道他有些生气,想想他刚才也挺克制的,没有在外人面前和她吵,就一句话不说,继续回去收拾。

晚上待过客后,又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村支书带着会计找上门来。

寒暄的话说了一大通,最后他说明来意,“叔,你看看,你是我们村里第一个买车的,在整个镇里也算的上前几位,可是呢,好好的车,就是开不进来。我也想为大家做些事,然后回家享清福,所以就想张罗着把这路修一修,就是钱是个大问题。你在村里德高望重,家底又最厚,这个时候你站出来说一句话,比我说一百句还强,所以我就想,一来,看你能不能出面帮着鼓鼓劲,二来呢,是不是带头捐一笔钱出来。”

这番话说的冯振昌又是有些意动,以前,修桥铺路这样的事,乡里的那些大户们也都会做。他小时候,家里家境还好,也帮着修了座石桥,当时旁边也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他们家的善举,可是解放后不久,那碑就被砸了。

“大概要多少钱?”

支书看了会计一眼,这是有门?他更兴奋了,“我们现在连找人勘探的钱也没有,我问了下镇里的人,修成能两辆车并行的机耕路,大概总投入要二十几万,你要是能拿个一两万,那启动资金就有了。”

一两万,冯振昌没有明确反对,父辈的荣光啊!

不过,这一次没等梅秋萍反对,冯一平就看不下去。

像他们这样的村委,那是烂到了根子里,这些干部一点吃相都没有,就像元曲里说的,真是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不管上面拨下来什么钱,到了村委就出不来,至于多征多缴,那还算是事吗,那再正常不过好吧!

不要看他一个村支书,连个品级也没有,却是捞的不少。单从他家也是种地的,却能帮儿子在镇上临街建了一栋三层楼,上面住,下面做生意就看得出来。

“呵呵,我们家可不是大款,赚了些钱也是一家人一把力气一把汗辛苦赚来的,修路这样的大事,是政府该操心的,我爸可不好当这个家。如果将来村里的人都同意自己集资修,那也没事,您拿多少,我们家照着拿多少。”

“呵呵,一平你是越来越懂事,还没娶媳妇呢,你爸爸的家你也能当。”支书皮笑肉不笑的说。

哟呵,还玩挑拨离间这招,冯一平看着他那张泛着油光的脸,就想啐一口过去,这狗日的是记吃不记打,又自己找不痛快!

“我就算娶了媳妇,也当不了我爸的家。只是我爸妈从小就教我,要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样几十万的大事,你当支书的不想着去上面找钱,倒想着从大家手里凑,大家要是都同意也没关系,一没开村民大会,二支部也没出通知,就张着一张嘴先到我们家讹钱来了,一张口就一两万,以为都像你钱来的那么容易啊!”

“你这个孩子,怎么说话的,叔,婶,你们也不管管。”

“管什么,我弟说错了吗?”冯玉萱难得的帮冯一平。

冯振昌也反应了过来,虽然见了村干部大家也都笑笑,但在背后,谁没说他们?其它的不说,一年村里顶天了就是接待镇里来的几个人,偏偏年年土鸡都要吃掉上百只。

他这里不管多少钱捐到村里,只能拿到一张收条,然后,说不定隔天就到了别人口袋里。

“我儿子说的对,这样的大事,当然要先找国家拨钱,如果村里都同意集资,那该出多少我没二话,不过这个钱该怎么用怎么管,到时也要拿个章程出来,至于现在,我是一分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