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成了几十万元户(第2/3页)

在高回报的刺激下,唱片公司当然舍得大投入,主打歌投入上百万,小意思。

听了张主任这话,两家也不好意思在这个环节上纠缠,两家公司自动竞价,最后抬到了冯一平说的五千美金。

至于结算货币,冯一平坚持美金,你们那么大两家公司,都这么在乎这点差价,我一个农村孩子,也就刚脱贫,自然更要坚持。

不过,每张专辑的提成,双方一度相持不下,张主任狮子大开口,提出至少百分之十,双方一个点一个点的争,两位代表身边的另一位,应当是相当于精算师的角色,不时在纸上写一个数字交给关郑两位。

这十首歌曲制作的专辑,预估在亚洲的年销量至少在百万以上,此时的每一个点,都不是小数目。

双方在紧张谈价的同时,关先生再也不顾他和冯一平年龄的差距,各种溢美之词滔滔不绝,郑经理更是如此,他们还不忘对冯一平做种种许诺,比如帮他申请到香港读书,跟他签长期的合约等等,冯一平一律都说,“考虑考虑。”

到香港读书,现在还没这个必要,至于长期合约,当冯一平傻啊,签约后,虽然有工资拿,但他的收入公司可是要提成的,而且额度还不低,以他的本事,现在着急工作吗?

不过别说,冯一平这个后来也不是个小老板的家伙,向来是他求人的时候多,现在被大型跨国公司的人,各种条件央求着,那感觉,真真是极好的!

不能说这两家国际性的大公司这样做有失身份,实在是在这一行,歌手好找,好歌难寻。

就比如后来的各种选秀节目里,歌唱的好的层出不穷,甚至不少在田间地头的人都有一把好嗓子,可是,能写出经典歌曲的词曲作家又有几个?

有冯一平的这十首歌打底,两家公司完全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把一个不出名的小歌手打造成一流明星,投入产出比极高。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争来争去,一个多小时过去,还是没有达成共识。

这时小赵律师又进来了,对张主任说,“台湾的滚石和飞碟的代表到了。”

这句话就是催化剂,两家公司商量了十五分钟后,各自给出了自己的最终条件。

宝丽金的条件是,有两首歌的价格提高到一万美金,三首歌提高到八千美金,其它的五首,还是五千美金,版权使用费为百分之五。

华纳的条件是,每首歌还是五千美金,版权使用费为百分之六。

当然,这些都是不含税的,而且都是以美金结算。

张主任倾向于华纳的条件,百分之一就相差很多,但冯一平最后还是选择了宝丽金,怎么说也是它家的作品多,差别也不大,就它家吧。

关键是,宝丽金旗下歌手多,号召力大,可以保证销量。

华纳的郑经理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很热情的和冯一平话别,并希望下一次有合作机会,他可不相信这样的人只有今年会有作品。

最后,大成律所和宝丽金签订了正式的合同,里面还明确了为创作者保密及计算基数和其它相关事项。

署名权冯一平也没放弃,他坚持用“深海”这个名字,没办法,他就是喜欢玩潜伏!

迟来的台湾的两家唱片公司的代表,眼睁睁的在会议室外,看着他们在里面握手成交,很是懊恼。郑经理也没走,和飞碟的代表在一起,因为华纳此时已经收购了飞碟的部分股份。

见到冯一平出来,滚石和飞碟的人马上过来递名片套交情,希望能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

冯一平现在是属于律所的资源,对律所来说,和这些公司搞好关系总没坏处,于是,当天晚上,律所做东,招待远来的几家公司的代表,大家在泮溪酒家小小奢侈了一把。

席间对冯一平,大家自然又是各种好评,虽然没喝酒,冯一平感觉自己也快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