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第2/3页)

聊完之后,任正义如是表态。

后面的话,就好说了。

顾骜跟他运筹了一番,把他创业初期的融资问题,梳理了一遍。

大家达成了口头的君子协定:

任正义这次离开之后,大约11月份可以离开体制,拿着他和亲友的积蓄、银行的无息、低息贷款,累计30万,搞一家单位,名字就叫“夏为”,这一点目前并没有出现历史分歧。

任正义是做过功课的,知道这二三十万下去,基本上可以请到一个几十人的技术、管理、营销团队,够这些人一年半载的人力成本、办公开支。

如今国内工资低,哪怕是到特区那些没保障的单位,要靠高薪激励技术人员,也就四五百块钱一个月,所以任正义的初创公司,每个月人力成本也就万把块钱。

(86年的行情,如果是“稳定”的国有单位,铁饭碗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要求反而低,你有个100多块钱、好一点的200,人家就很安心干了。但单位越是没保障,技术员和工人越是要求高薪,相当于是花钱买安全感,所以特区的初创企业,人力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这样算来,再加上租房弄办公、实验室场地、办公设备、做电路设计的制板设备、做整机的开模等东西,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抵得上半年的人力开支了。

所以,任正义这初始投入的30万,估计也就撑到明年过完正月,也就是公历3月份。任正义有把握到时候研发出第一款可以到产品化阶段的程控交换机。

然后,原本他就需要拿着这个产品方案,去找后续的人出钱入伙,把这个程控交换机正式试流、量产,周转起来。

诸位看官也别觉得这种节奏超前——在80年代后期的特区,虽然没有“风险投资”,但那只是说没人会看你一个幻灯片就砸你钱。但只要你能实打实研发出一个样品,貌似能生产出来卖得出去,还是会有很多冒险家壮着胆子跟你合伙的。

而且当时都没有公司法,完全是靠江湖义气合伙,但80年代后期的特区,中国第一批搞先进制造业的吃螃蟹者,就是这样趟着浑水过河,把钱给赚下来的。

别的不说,单说平行时空夏为的发家史,任正义不也是这样挺过来了么。

只不过现在,任正义那个“等仿造日货的程控交换机样品出来后,拿着样品去融生产阶段所需资金”的环节,直接已经找好了下家,有顾骜跟他合作。

顾骜也很大气,跟他谈好了给100万人民币的可转债——如果你有本事用完这100万人民币后,就实现资金自我周转,不需要再借助外部融资加速发展,那顾骜允许任正义到时候直接把这100万加上利息还给他。

如果任正义用了这100万还没办法走到自负盈亏的阶段,或者觉得看透了商业模式、短期内追加注资可以发展更快,那就乖乖接受顾骜的入股吧。

顾骜估计,100万够任正义花一年了。所以,顾骜入股的事儿,至少要1988年,才会见分晓。到时候各部分的具体估值,肯定也要根据发展详谈,现在没法直接敲定。

不过任正义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管公司如何发展,等到产品正式开卖了,他至少要接受顾骜25%的股份——因为1984年到92年之间,中国就没有完全内资的有限公司。

你要么是外资企业,要么是合资企业,要么是个体户,要么就是有集体股的乡镇企业——比如历史上宗卿厚的哇哈哈,鲁冠求的万向,其实都是挂靠集体的。等到92年纯内资的有限公司法律上明确了之后,他们才“花钱买不管”,把集体股退掉。

所以,88年到92年之间,任正义无论如何都得找外部投资人占25%以上,那还不如找顾骜呢。92之后,他要是真做得好,觉得不需要顾骜更多钱,可以慢慢拆分业务、置换,那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