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第2/3页)

“XX大学环境科学学术带头人,姚教授被曝收受学术黑钱!EST期刊发表正式声明,终生褫夺其作为审稿人的权力!”

“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林仁泽教授,于月前东京大学YYYY学术论文事件中,作为双盲的联合审稿人,曾就同一论文,发表过与姚教授截然相反的观点、力陈原文中弊端!”

“日前,根据内部圈阅评审,地政署环评听证专家组组长,正式变更为林仁泽教授。”

几天之内,连续多条学术界的新闻,在本埠数家比较偏重学政的媒体上,陆续发表。其中关于姚教授黑幕的那条,更是被大多数媒体转载了。

毕竟第一条黑幕的新闻,外行看热闹也看得懂,媒体只要写出来让大家震惊一下,就能促进销量,何乐而不写呢。

至于后面几条,比如林仁泽教授接盘环评专家组之类的,就跟大众没什么关系了。

而在富豪和地产商的圈子里,大家接触到的消息显然更多,也更加惊心动魄。

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本埠的事情不是总督说了算的了,哪怕是规划方面的事情,那也是讲究时代背景和全球一盘棋的。

如果可以靠钉子户解决的问题,那本埠的布列塔尼亚势力还有可为。而一旦是指望仅靠环评专家组解决的问题,那么你专家的实力、资质、国际地位,完全有可能被EST和TNC的人从华生顿雷霆震怒空降干掉,对方根本不在乎杀几颗棋子。

又过了两天之后,“沙角/打鼓岭工业开发区规划、最后一轮环评听证会”重新启动——当然,在启动环评听证之前,其他的绊脚石,都已经搬走了,那些绊脚石相对来说都不算啥难度。

毕竟,顾骜和张仲谋派出的那些负责舆论引导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香积电落成后会早就多少个实业就业岗位,那都是有数字明明白白摆在那儿的。这对于80年代中期、新界北区的普通市民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80年代的香江实业,已经开始衰落,不过能吃苦的新移民还是不少的,抵垒政策取消才4年,还有很多河对岸来的人没有切实着落,所以跟二三十年后不能比。

二三十年后,所有香江年轻人都是土生土长本地福利浇灌起来的,人家才不肯做“卑微”的厂妹呢,所以,那时候的香江只剩下金融业、国贸、房地产,以及为金融、国贸和房地产从业者提供各种生活配套服务的,这么四类人。(不是顾骜歧视劳动人民,这里只是设想站在香江市民的角度上看问题)

而现在的年轻人,想找出成千上万5年前还在吃糠咽菜、为对岸一个月至少能赚1500港币而发狂的吃苦耐劳者,非常轻松。

而港九居民对这些工作机会不在乎,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唯一对新界北区指手画脚的机会,就只是环评。其他的当地人可以说了算,当地人是不介意是否跟对岸的特区经济融合的。

最终,在林仁泽教授的主持和斡旋下,项目环评正式通过。

至少,香积电项目被授权,可以在4月份正式开建,必要的配套设施也可以开始。只是后续的房地产用地,依然被卡了一下,需要重新被审核利益分配的问题。

但顾骜反正也不打算炒房,跟他就无所谓了。

估计想赚房地产和商业配套钱的各大家族,至少还要短则半年、多则一两年的运筹,不过他们本来就喜欢囤地,这样当然伤不到他们。

“顾骜在美国人那边的面子,真的这么大么?他跟着基辛格念书那几年,究竟在那儿得到了多少外援臂助?而且,基辛格不是供核档的么?TNC里那些打环保牌的政客,怎么都是偏民猪档的居多啊,顾骜究竟什么时候,跟民猪档的某些势力也混得这么熟、肯让他们出大力挺的?每年捐一千万美金搞植树造林的慈善,就能在TNC得到如此巨大的话语权?让TNC如此不计成本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