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筚路蓝缕(第2/3页)

比如这一年,著名的地产大亨、九龙建业的雷老板,脑子一热说自己要进军娱乐圈,然后直接拿着九龙建业的招牌,一夜之间成立了子公司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

后来培养起了吴宇森、徐克的“金公主”院线,就是这样诞生的。

想想看几十年后,内地同样搞房地产的王健林,想复制这种路线,可是花了多少年时间,才搞到齐全的传媒行业牌照。

杨信不是很懂商业,只是善意地提醒:“顾哥,那你是准备在香江注资公司、然后回内地生产产品么?我听说按现有的国家政策,蛇口那边的工厂,好像对港资都是免税的,能免好多年。”

如今的特区深市,并不是全境都免税的,而是划了一块大约10几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先作为试点、让港资过来办厂,五年内什么税都不要。而深市的其他地区,也要到明年二季度才正式套用这些优待政策。

特区也是一步步办、一步步往前扩大的嘛。

顾骜知道如今国内有足够勤恳和技术的工人,如果把加工厂设在国内,确实可以省掉很大一笔钱——国内装配工人和焊工的薪水,一天最多几块钱,即使是在特区。

(顾骜还用不起SMT贴片机,所以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只能用工人拿电烙铁一个个手焊。SMT如今也不成熟,是美国最高端的技术,80年代才进入湾湾和韩国。)

而香江的最廉价体力型黑工,如今都要50块港币一天的薪水了。能确保不虚焊的优秀电子厂焊工,起码开价200一天。(后来SMT普及后,有了自动的波峰焊/回流焊,电子厂工人工资才下降的,因为手艺不重要了。)

不过,顾骜稍微查询了一下相关政策后,就发现把厂子设在深市有个最大的问题——美国公司的Z80型CPU芯片,无法以正规途径入境。

原因则是外汇管制。

这也是后来80年代,国内在电子产业发展上,远远不如湾湾和韩国的原因。

当时,国内对于把东西卖给外国人创汇,是非常欢迎的。

但如果在这个创汇的过程中,你必须首先进口外国的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赚取一个差价,那就非常麻烦。

国家最怕的,是进口进来的物料,无法严格按照当初申报的用途使用——比如顾骜要开游戏机厂的话,申报了买1000片Z80的CPU,每片消耗外汇150美元;如果最后确实出口了1000台游戏机整机、每台售价500美元,那也就罢了。

怕就怕最后出口只出了800台,还有200台偷偷在国内高价卖掉了,甚至是把这200片差额的免税Z80用于生产彩电/自动洗衣机的控制板——那样,就没有把所有进口物资都用于创汇,而是被中国人自己“堕落”地“消费”掉了。

这是国家非常忌讳的,因为当时的导向就是“所有的外汇都该用来创造更多的外汇,而不是供国民奢侈”。同时挪作自用的话,还涉及到一个“避税走私”的嫌疑。

如果过个15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因为统计手段、法治完善程度和技术监控都上来了。

弄个隔离的保税加工区,比如沪江的浦东保税区、姑苏的昆山保税区,确保进口到这些地区的物料,统统不许流入国内的其他地方,只许在保税区加工完后、走太仓港原进原出。所有花外汇买进来的东西,只能用于赚外汇,而不是给国民自己消费。

但是在79年谈保税,显然太不实际。

所以,要在国内建厂,最大的瓶颈就是“只能建设所有原材料都能在国内找到供应的厂”,如果原材料要靠进口,就完蛋了。

而同期的湾湾和韩国显然没有这种顾虑,湾湾只有不到2000万人口,韩国也才三四千万。他们很容易统筹,既然赌了国运(地区运)要搞电子产业,那就每年进口个几亿片英特尔和其他顶级芯片巨头的各种高精尖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