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村名拴马故事多(第2/3页)

“朱前锦这事我倒了解的差不多了,你跟我好好说说这拴马村的情况,前两天打电话你们不是进村了吗!跟我好好说说村里情况,这怎么个屁大点村子,难不成还成了东突基地了不成,还把你吓成这样。那里还都成了恐怖份子了不成。”杨伟说道。

“哥哟,这次你可想错了,这拴马村这群货,真不比恐怖分子差。”李林就接上茬了。仨人静下来,听这李林开始说拴马村的故事,看样子,还真不是个简单的地方……

……

要说这长平拴马村,在历史上可鼎鼎大名,与那史书上的长平之战大有渊源。当年长平大战之时,赵军主帅赵括曾派出五队斥候向诸候各国求救都未曾搬得救兵,这最后一队却是赵括的家将,名唤作赵子胡,有万人难敌之勇。这赵子胡杀出中军向燕国求救未果,一队斥候人马悲愤之下,便重返长平战场要与家主共存亡。谁知赶回长平才发现,战事刚刚结束,二十万已方军士被秦将白起坑杀,大将赵括被射死在军中。连带数年围困,其实在长平一战之中,双方死伤不下五六十万之人。

当年是全城缟素,漫山漂白,沿途十室九空,家家有亡人、户户添新坟、百里不绝是哭声,那曾经万户的长平之城成了人间地狱。这赵子胡及随行了百人斥候队悲愤难当,在掩埋同伴的遗体后,故国难回,就在长平的群山中扎寨安营,当起了普通百姓,但这国仇家恨怎能放得下,随着后来秦国一统六国,这赵子胡眼见故国光复无望,年五十便郁郁而终,死之前大呼到,此去泉台,无颜再见家主啊!一口鲜血长溅五步,含恨而死,死后尚且不能瞑目,双目圆睁,直到最后还是睁着眼下葬的。

后人在此立碑书写道:安得胡马千百骑,踏平秦川八百里。以此来纪念这位矢志不渝的将军。这个村后来被改名为拴马村。传说长平当今的赵姓全部是当年赵人遗孤。那拴马村就是赵氏遗烈中最直系的一支。

后来,赵子胡将军的部下以及后就在中条山中的拴马生息繁衍,这拴马村虽人丁不旺,但个个承继了先人悍勇的个性,又是以狩猎为生,个个武斗、弓驽都是一把好手。一代一代传下来,个个血性了得。在长平就曾经有这句话:宁入阎王鬼城,不惹拴马穷横。这拴马村自古就穷山贫户,团结得很,只有村中赵姓之人一家有事,举村来帮,与周边乡村曾有过械斗,这械斗也讲究个气势压人什么的,但拴马村不同,根本就不招呼,与人械斗直接用的就是弓驽铡刀,打起来箭箭取要害,招招要人命。所以,几个世纪以来,这拴马穷横的名称比当年拴马赵子胡将军的名气更大,历史上中条山一带在元代、明代和近代都曾出现过土匪,但就没听说过那一伙土匪敢到拴马村打家劫室,这几千年来,拴马村也是平静的很。

到了民国初年,这拴马村却出了个人物,名唤作赵尚武,名虽尚武,却是天资聪颖的文人胚子。三岁能书、五岁赋诗,十四岁便中了秀才,全长平名闻瑕尔。但也时运不济,成了清朝长平最后一名秀才。这赵尚武眼见报国无门。便在家乡广办义学,躬身施教,足迹踏遍了长平的九镇十八乡,一生育人无数,被长平县志誉为平民教育家。

一九四零年,华北日军对晋东南地区扫荡,在当地普遍建立的伪政权,推行大东亚共荣圈,在长平当地推行日语教学,愚民政策。当时在长平各地都推举维持会长,这日军一般都是威逼利诱一些有社会名望的知名人物,进而培养汉奸。这赵尚武和长平商会、医药等几个行业的知名人士被抓到了日军司令部。

众人到日军宪兵队一听是当汉奸,个个闭着嘴一言不发,有一两个三心二意,这赵尚武眼一瞪,呸一口,就没人敢说话了。这日军一看,这赵尚武是领头,这得杀鸡给猴看,先收拾领头的。就把这赵尚武五花大绑和七个人都带到长平城楼上,架着刺刀用鞭子抽几位知名人士威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