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4/4页)

后来下乡,从北到南坐车都要好几天,他还是不敢放开了,继母的视线是不在了,那还有别人的视线。幸好这些年攒的钱不少,他到本地县城后就大肆购物了一番,热水壶都准备了两个,其他日用品更是不少,于是同来的便知道他是个‘手里有钱’的,偶尔见他去县里一趟就带回来一些吃的用的也不觉奇怪。

昭明除了自己用,还要寄一些给农场里的姥爷。一开始怕查,所以不敢寄多,就是一封信,一小袋的细面一点糖。他一想不行啊,一次的邮费都得不少,寄这一点,不合算。他琢磨来琢磨去,一个学生,十岁(当时),能干什么呢?

他就想到了给杂志和报纸写稿子,写别的好像也不合适,就写童话,一群动物,狼、野猪隐喻旧社会大地主和官僚,兔子和羊象征贫苦老百姓。故事总是大圆满,兔子和羊靠着智慧赢得胜利,歌颂了一下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他这个法子可行,不但给自己刷了一波声望,还赚了钱。钱不算多,一次几块,昭明的亲爹也不拿这个。他就用这些钱买一些物资打包了送到姥爷那里。这钱他自己赚的,送得光明正大,继母便是阴阳怪气说几声,对他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昭明这次下乡,把收录了自己的童话故事的报纸和杂志也带了过来,同伴们都觉得很神奇,他年纪那么小,居然已经有了这样辉煌的‘历史’,有些感觉自己文笔也不错的,甚至也开始像他一样尝试写稿子了。

当然,他们写的就不是童话故事了,更多是散文随笔,还有一些小说。

曾经有段时间流行写下乡的故事,因为其中的心酸苦闷太过真情实感被禁,原作者被斥之为‘反动思想’。他们是不敢碰这个雷区,只好极力的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敏锐的文人心思去感受它,再写到纸上。

这样一写,果然抒发了自己的思想,也不脱离要求,十分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