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必衰”吗?(第2/2页)

古文明最坚挺的物质遗迹,莫过于埃及的金字塔了。金字塔隐藏着千千万万个令人费解的奥秘,却以最通俗、最简明的造型直逼后代的眼睛。这让我们领悟,一切简单都是艰深的;人类古文明,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埃及文明所依赖的,是那条被沙漠包围的尼罗河。被沙漠包围,看起来像是坏事,却使它有了辽阔的“绝地屏障”,处境相对比较安全,保障了一个个王朝的政治连续性。这与战火频频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就安定得多了。但长久的安定也使它越来越保守,并因保守而维持极权。由于极权,它可以集中惊人的力量营造雄伟的建筑,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因此也不必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那种汉谟拉比法典;由于极权,它负责全体臣民的生活,却不必建立与臣民进行理性沟通的机制,因此也使整个文明不具备足够的可理解性。当时就很难理解,更不必说后来了。在雄伟的极权气氛中不求理解地生存,必然会带来一种自足的乐观,因此,当年尼罗河听到的笑声必然要比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多得多。而在那些河畔,连歌声都是忧伤的。

埃及文明中断了,一种雄伟的中断。中断的原因还有待于探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能是:过于极权的王朝必然会积累起世袭的官僚集团,而靠着漫长的尼罗河为生的农业经济又必然使各个地方政权有资本与法老的极权统治对抗;法老“半神半人”的神秘光环又必然使他们缺少处理地方政权对抗的能力,于是,分裂频频发生,外族侵略也有机可乘……我从开罗到卢克索的一路上,沿着尼罗河穿行七个农业省,一直在体会着这种判断。

埃及文明煙灭的程度相当彻底。不仅卢克索太阳神庙廓柱上那些象形文字早已与世隔绝,人们难于从文本中读解古埃及,而且,更严重的是,由于外族入侵后的长久统治,人们从血缘到信仰都已经很少保留古埃及的脉络。因此,尽管金字塔还会一直矗立下去,但是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就消失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烈日和夜风中,无法寻找。

这种消失,一定是一件坏事吗?倒也未必。因为,时间实在太长了。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尼泊尔博克拉,Fish Tail Lodge,此篇写于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