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外的文明(第2/2页)

站在佩特拉的山谷中我一直在想:我们一路探访的,大多是名垂史册的显形文明,而佩特拉却提供了另一种让历史学家张口结舌的文明形态。这样的形态,在人类发展史上应该比显形文明更多吧?

知道有王国存在过,却完全不知道存在的时间和原因,更不知道统治者的姓名和履历;估计发生过战争,却连双方的归属和胜败也一无所知;目睹有精美建筑,却无法判断它们的主人和用途……

人们对文明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文字记载上。这也难怪,因为人们认知各种复杂现象时总会有一种简单化、明确化的欲望,尤其在课堂和课本中更是这样。所以,取消弱势文明、异态文明、隐蔽文明,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习惯。这种心理习惯的恶果,就是用几个既定的概念,对古今文明现象定框划线、削足适履,伤害了文明生态的多元性和天然性。

摄影:韦大军

为了追求有序而走向无序,为了规整文明而损伤文明,这是我们常见的恶果。更常见的是,很多人文学科一直在为这种恶果推波助澜。

佩特拉以它惊人的美丽,对此提出了否定。它说,人类有比常识更长的历史、更多的活法、更险恶的遭遇、更寂寞的辉煌。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约旦佩特拉,夜宿Silk Road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