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4页)

有这样天大的好事儿,徐家一家子都很高兴。方如凤更是喜的差点去给祖宗烧香,直说她家闺女有出息,是给徐家光宗耀祖来的。

于是特意拿出十块钱,让老大徐万成去城里买两斤肉,一条鱼,一堆白米面啥的,回来庆祝庆祝。

这两年虽然不再搞饥/荒,到底吃肉还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儿,除了逢年过节,平时要买肉,除了要肉票,还需要一大早就去副食店排队买肉,不然去晚了,连骨头都捞不着。

徐万成得了老娘的令,怕买不上肉,半夜就起身徒步走去了县城,排了老半天的队,总算抢到了两斤五花肉,一堆把肉剔了个精光,只剩下比狗还啃得干净的光骨头,并一条筷子长的鱼,一把三斤重的挂面,两斤大米,一瓶老白干回家。

自从徐家分家后,都是各煮各的饭,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过生日,有喜事,大家才会在一起聚餐吃饭。

以往都是徐宝做饭,可她当了两年的记分员,工作看似轻松,实则一天到黑都在队上转悠督工忙活,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更别说做饭了。

所以,徐宝他们这一房,平时都是方如凤在做饭炒菜,味儿只是比徐宝做的稍微差一点,并不难吃。

这会儿瞧着老大拎回来的鱼肉,方如凤难得夸赞了自己个蠢儿子一会儿,让他把剩余的钱儿收着。也不管徐宝答不答应,让两个儿媳妇帮着打下手,让徐宝亲自下厨,给自己做庆功宴。

许久没做菜了,徐宝都有些手生了,好在两个嫂子对吃肉都很积极,切菜切肉烧火神马的全都包圆了。

旁边六个孩子全垫脚围着灶头,看着她慢腾腾的热锅下油,心急吃肉的刚子,生怕她把肉给糟蹋了,忍住道:“姑,你两年没做过肉了,你还记得怎么做肉不?实在不成,让我奶来做吧,她做的红烧肉可好了。”

“对!让奶做!我要吃肉!”站在他旁边,李红艳第二胎,又是一个女儿,已经两岁大的梅子,也奶声奶气的接着堂哥的话说。

徐宝无语了,“这可是你们说的啊,我分一半肉给你们奶做,我自己做一半。一会儿我做好了,你们可不许吃。”

“说啥呢你们,不知道咱姑厨艺是咱家最好的么?”个子已经有成人高,已经十五岁,没考上高中,辍学在家干农活儿的强子,伸手在他俩头上一人敲了一下,“你俩要是没事儿做,就去外头捉虫喂鸡去。鸡吃得饱饱的,能多生两个蛋,你们就能吃上鸡蛋羹。”

自从第一批知青下来后,那年过完年,李建国到县城开了场会议回来,带来一大群鸡鸭猪牛羊幼崽,每家每户分了两只,一只自己养,一只到了年关要交任务。

而后李建国又把村里靠墙角、偏僻地、或是荒地、贫瘠地全都划分出来,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划了一点自留地给大家种,大队上的日子便越发好了起来。

经过两年的时间,以前每家每户只能养两只鸡鸭的规矩,变成了每年上交一只鸡,一只鸭,其余抱窝出来的鸡鸭崽,无论多少,都属于自己家的。

很多人家就以公换母,或者借用母鸡,抱窝了不少鸡鸭崽子在院子里养着,指望鸡鸭的屁股银行换钱换粮吃。

徐家老两口子这一房当初分鸡崽子的时候,有徐宝当村干部的缘故,分到了一只母鸡,一只公鸭,第二年又分到了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今年正好配对抱窝。

方如凤又上县城,在黑市花了大价钱买了不少鸡鸭蛋回来抱窝,虽说种蛋没几个,浪费了好些个鸡鸭蛋,到底孵了五只小鸡、四只小鸭出来。

老徐当时就在石榴树下用竹子圈一圈大大的鸡圈,还细心的在墙角边搭了一个小小的茅草矮棚子,给这些鸡鸭遮风挡雨。搭完又让两个儿子把各自的菜地扎起竹篱笆,以防鸡鸭跑出来把菜地给祸害了。

原本大房、三房都各自分的有鸡鸭,也抱窝了两三只小鸡仔,想跟老两口子放在一块一起养。

方如凤不咸不淡的拒绝了,用她的话说,都分了家,就别啥事儿都掺和在一起。到时候鸡鸭一同养大了,他们老两口子帮着二房养孩子,孩子们多吃了一两个鸡蛋,两个儿媳妇心里肯定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闹矛盾。

还不如一开始就分开养。

孩子们就没想那么多,反正上完学回家,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他们就到处疯玩。看着鸡圈里的鸡鸭崽子黄绒绒的十分可爱,大人叫他们帮忙喂喂鸡鸭,他们也十分乐意。

只不过因为徐宝一直在用灵泉喂养鸡鸭崽的缘故,才三个月的时间,当初那群小鸡小鸭,已经长成大鸡鸭大小了,有两只母鸡甚至开始在生蛋,着实让家里人吃惊了不少。毕竟大房、三房的鸡鸭才半大点,幼羽都还没完全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