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3/4页)

送来了幵胃酒,在修子的动员下张老太太抿了一口,嫌酸,不喝了。张大用为“跑堂的”没把他的酒斟满而不高兴,对小雨小声说,没看出来吗,日本人小家子气,这大杯,就给一口酒,是不是看咱穷。

修子听不懂中国话,问小雨张大用在说什么,小雨说没说什么。修子说,他的嘴明明在动,还发出声音,你怎么说他没说什么,你是翻译,不是替我取舍的秘书,只要他说,你就应该替我翻。

一句话把小雨噎得说不出话,小雨完全明白自己打工的身份,修子要求得对,人家雇的是翻译机器,不是合作伙伴,在这里她只有听从的份儿。但不知怎的,在张高氏这件事情上,小雨老是摆不准自己的位置。比如眼前这顿饭,从一坐下,她就在担心张高氏能否吃得了这顿洋饭,她认为修子这样虚张的铺排效果不如一碗普通的拉面,这个日本的女人实则是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妇女。煎牛排,別说是张高氏消受不了,就是她自已也有些勉为其难,甭管是老的还是嫩的。

张老太太当然不会为即将端上的食物伤神,她看着这玻璃宫殿一样的房子只是紧张,周围上下一片亮晶晶,晃得人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清,就像靠山屯那场雪,像老孙那张苍白的没有血色的脸……

牛排上来了,很嫩,带着丝丝的血,火候是无可挑剔的准确。面对那些刀叉,老太太有些茫然无措,修子很耐心地指导张高氏先用刀切,再用叉挑,又替张高氏叉了一块送到老太太嘴边,张高氏刚要张嘴,闪光灯一亮,有记者恰到好处地按下了快门。张高氏吓了一跳,一块肉含在嘴里不知怎么办好。修子对那个记者很礼貌地点了点头,小雨明白,对修子而言,张高氏本人并不重要,请张高氏这个从未接触过煎牛的乡下老太太来日本,来餐厅这件事本身,才是内容的核心,才是重中之重。在修子的刻意安排下,从张高氏吃牛排到状告日本政府,便有了只可惫会不可言传的另—笔,有了弦外之音。

张高氏笨拙而执著地切着盘里的肉,肉的内部是鲜红细嫩的,有血水随着油花渗出。看着盘里的内容,小雨一口也吃不下去,她想起张高氏材料中控诉的种种,阳光下曝晒的“妮”,咬断敌人脖一了的“西”和那随着手雷而崩逝的“劳库”,血和肉的迸发,水与火的煎熬,面对这块冒血花的红肉,想来张高氏是难以下咽的。

张高氏并没有小雨想得那么多,她扎起一块块肉,毫不含糊地填进嘴里,吃得满嘴流油。修子问她味道能不能习惯,张高氏说,他们村穷,很少吃肉,特别是牛肉,几乎是没吃过,牛要耕地,一老了就赶快卖,谁还舍得杀了吃肉。

张高氏说的是实话,老太太吃了自己的一份又吃了小雨的份,仍旧意犹未尽,还在耐心地等待着下一道菜的到来。张大用对这块血丝呼啦的肉不感兴趣,在他的眼里,这些人简直就是茹毛饮血的生番,假模假式地在火上过一下就端上桌了,没熟嘛,真是哄老外哩。张大用不吃,他等着,下一道菜该不会再是生肉,小雨告诉他,这顿饭就到此为止了。张火用眼睛瞪着,他不理解,在这样阔绰的资本主义,怎的就上一个盘子,在中国农村,再穷,坐席也是有讲究的,没有七碟八碗,没有几荤几素,能叫请客?张高氐也很奇怪,只吃了两块巴掌大的肉,怎的就“为止”了呢,盘子里那黏黏糊糊的汤,那块不够塞牙缝的炸土豆和那朵怪模怪样的绿叶子,难道也能算作“饭”?

修子看出了张老太太的遗憾,问老太太还想吃什么,张高氏不假思索地说,面。张大用也说想吃面,吃然面。

修子问什么是然面。小雨说就是干面。修子为两个人又要了意大利面。张大用问刚才的生肉是哪个国家的。小雨说法国。张大用说,先是法兰西,马上又意大利,这…会儿咱们在饭馆里跑了两个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