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瀛台杀局(第2/11页)

来到涵元殿外,还未靠近,便听见殿中传出哐啷哐啷的响声,有微弱的灯光从殿里透出,一忽儿明,一忽儿暗。

只听一个尖锐的声音传了出来:“你为什么要砸开它?你砸它,我就砸你!你来啊,你吃,你快点吃!哈哈哈,哈哈哈……”

这番话语无伦次,不知在说些什么。索克鲁手一竖,所有捕者停下脚步。他轻轻滑动轮椅,悄无声息地靠近涵元殿的窗户。窗户纸上有很多破洞,索克鲁透过其中的一个破洞,往殿内偷望,只见一道消瘦的人影站在昏暗的大殿中央,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地上满是摔碎的瓷片碗片,一股酸腐之气,透过窗户纸上的破洞隐隐飘出。

胡言乱语了片刻,那消瘦之人忽然走到御案后,一屁股坐在御椅上,歪斜着身子,一副失魂落魄之态,喃喃地说:“我不如汉献帝……”隔了片刻,重重叹了一口气,又重复了一遍:“我不如汉献帝啊!”随即干笑两声,带了几分哭腔,第三次说道:“是啊,我连汉献帝都不如……”言辞之间,满含悲怆。

呆坐了片刻,他忽然仰起头,望着大殿的西北角,呢喃道:“你还在等着我吗?你切莫害怕,再等一等,我很快就会来陪你……”

痴痴凝望了一阵,他忽又垂下头,眼睛里透出凛冽无比的杀气,恶狠狠地说:“线蜡李,你个死太监,你好不要脸,竟然口口声声说会为我求情?崔老棍子,总有一天,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袁世凯,我落得如今这步田地,皆是因你而起,有朝一日,我定要将你凌迟,凌迟,凌迟!”他接连怒吼三声,手臂一推,御案上的青花龙纹大瓷瓶摔落在地,粉身碎骨!

这个清瘦之人正是当朝的天子,大清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

看到光绪完好无损,索克鲁不由松了一口气。然而松气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惧。光绪已几近癫狂,他的种种神经质的举动,以及前言不搭后语的说话,像一把沉重的利剑,深深地刺入了索克鲁的脑海。

光绪的话,让索克鲁不由想起了袁世凯。此次袁世凯与他秘密合作,用光绪偷传出来的暗码密函,将刺杀慈禧的罪责嫁祸到光绪的头上,正是为了借慈禧之手,致光绪于死地。这七年间,慈禧虽囚禁了光绪,甚至一度打算废掉他,另立新君,但却始终留着他的性命,一来普天下的舆论都盯着此事,二来各国公使施加压力力保光绪的性命,最重要的一点,是沦为阶下囚的光绪已对慈禧构不成任何威胁。但袁世凯却全然不同。慈禧已经七十高龄,指不定哪天便撒手而去,她倒是没什么事,然而她一死,光绪重掌实权,袁世凯的下场,自不用说,任谁都能想象得到。袁世凯不想成为俎上之肉,任人宰割。他要先下手为强。然而光绪毕竟是名义上的大清皇帝,要想除去光绪,唯有借助慈禧之手。袁世凯太了解慈禧的脾性了,这个老女人可以漠视天下的所有事情,但一旦危及到她的利益,她就绝不会坐视不理。她会动手报复,而且是加倍地、疯狂地报复。冷德全奉慈禧之命连夜赶来瀛台办事,似乎正印证了袁世凯的预想。

索克鲁早就听说过光绪在瀛台过得十分凄惨,但实在没想到光绪竟被折磨成了这副样子——衣衫褴褛,须发乱成一团,俨然一副乞丐疯子的模样。一代天子,竟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亘古罕有之事。

光绪被囚于瀛台期间,身心的确是倍受折磨。

每逢冬季,南海的水面都会结冰,换在以往,该是王公贵族们聚集于此举行“冰嬉”的好日子,可自从光绪被囚禁在这里后,“冰嬉”就再也没举行过。不仅如此,光绪被囚禁在此的第一个冬天,眼见南海冰面明亮剔透,好不容易有了点儿闲情逸致,与六个小太监一起玩耍,不知不觉踏冰走到了岸边,却被崔玉贵看见了,当即“跪阻”光绪返回。事后,崔玉贵以小太监们挟光绪出巡,欲行不轨为由,将六个小太监全部活活打死。慈禧闻知此事,命令此后一旦南海结冰,便叫工匠凿开冰面,以防光绪逃跑。光绪每日的膳食也非常糟糕,甚至不比最下等的人吃得好。光绪初到瀛台时,依照慈禧的吩咐,每日还送来两席饭菜,后来竟撤至一席,而所谓的饭菜,往往干硬变质,粗糙到难以下咽。彼时的工部侍郎立山,因为在冬天给光绪的住处糊了糊窗户纸,便被慈禧大骂一顿,若非李莲英从中求情,立山恐怕难逃罪责。此后涵元殿的窗户纸不知破了多少洞,竟没人再敢补上一补。一到寒冬腊月,光绪就不得不在凛冽的朔风中被冻得浑身发抖,手足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