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六 锁香檀(第2/10页)

姨娘恨铁不成钢,日日追着我念叨,我被缠烦了,忍不住反过来教育她:做庶女的要那么出挑做什么,跟嫡女争风岂不找抽,就好比你们做姨娘的,要是表现的比正房太太还贤惠,还能干,还多才多艺闻名遐迩,还跟老爷情深意重生死相许——那估计离死也不远了。

姨娘说不过我,只能捶胸顿足地骂我不上进:“你到底是着了什么魔,死心眼地不上进。”

我表示不敢不敢,我不过是善于观察而已。

祖父那辈上出过两位极有名的庶出姑祖母,其中一位不但嫁得风光显赫,且把夫婿吃得死脱,跺跺脚朝堂都要抖三抖的老顾侯对她死心塌地了一辈子,据说从姑祖母进门那日起,他连只母马都不肯再骑了。那年姑祖母染病不起,眼看不好,据说几十年沙场铁骨的老顾侯哭地好像死了爹——当然,他爹早死了。

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至于么。

这样专宠,原不免惹京城权爵人家非议,偏姑祖母为人很好,从英国公府的内眷,威北侯府,到郑家,薄家,伏家,段家……许多高门贵眷都跟她要好,人皆随众,又有哪个嘴皮子生痒的妇人敢多嘴什么,况且事实证明,我这位姑祖母旺夫又旺子,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都很出息,成材率比我祖父还高。

顾府最小的四舅舅既不学文也不习武,还不肯成婚,走遍大江南北,于三十六岁那年完成的《江山全舆志》,进献圣上,轰动天下。将两京一十三省的风土人情,旖旎山河绘录成册,文字清雅生动,栩栩如生,使读者仿若生临其境,一时洛阳纸贵;其绘图着色迤逦梦幻,尺度精确,站在四五人宽高的图前,大好山河仿佛扑面而来,观图之人连气都喘不过来——其中风土篇已挂在乾清宫正堂内壁上,而军事篇则秘藏于兵部。

因被喜好驾船出海东游的三舅舅抢了先,四舅舅只好西行,沿着当年汉使张骞踏过的古道,一路黄沙关山,震撼人心的荒漠夕阳,埋着白骨的贫瘠沙土上,却能长出动人的花朵,骄傲倔强地昂首挺立,千年不改——素来没心没肺的我读到这段时,也抑制不住流泪不止。

四舅舅最近的消息是,貌似他以不惑之龄迷住了遥远西域某国王的独女,打算留在当地老牛吃嫩草了,招驸马顺带继承王位。

因受了三舅舅四舅舅的激励,天下有志儿郎无不以效仿为荣,纷纷东渡西游,闯荡寰宇。

对盛家女孩们来说,这位姑祖母是的偶像,是榜样,是前进的方向,无论庶女嫡女都恨能不沿袭她的传说。可惜,至今没有。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位姑祖母的闺阁生涯既平凡又低调,才名,贤名,仁名……从未什么特别出色的,只听说极孝顺,跟高祖母情意甚笃,几次跟祖父抢夺奉养高祖母,却被祖父数次击退,忿忿惜败。到了她自己做祖母时还贼心不死,所幸祖父也老当益壮,左挡右劈,成功留住高祖母终老斯处。

——从传闻来看,这位姑祖母在闺阁中似乎全然默默无闻,这又该如何学习起呢。

女孩子家能有什么出头露脸的机会,只能在学问上下功夫了,最受宠爱的五堂姐那回费了一整年做了六十行的‘咏梅’长诗给祖父贺六十大寿,谁知却只得了祖父半句简短的‘闺阁女子治学应以修身养性为要’,五堂姐当时就红了眼眶。

其实诗词最好的还要算四堂姐,那年在福阳长公主府开的赏菊宴中以一首五言绝句得了不少夸赞,回来后却叫祖母训了一通,被罚抄了三个月佛经和女戒。

‘人家公主摆明了是想叫自己闺女出风头,特意请那书呆子的三皇子来听,好叫表哥表妹好做饭,她去捣什么乱’——素与四堂姐不和的三堂姐得意洋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