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海棠不惜胭脂色,不待金屋荐华堂 第90回 瘦田(第3/4页)

“那便如何?”华兰笑着追问道。

明兰故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摊着两只小胖手,一脸为难道:“那就是想读不好书,考不取试,也是千难万难的!”如兰拍手笑道:“这好极了,不是小将军,就是小状元!”

屋里众人都是大乐,王氏听着心里熨帖极了,华兰走到明兰身边用力扭了好几把,如兰来帮忙,姐妹三个又拍又拧的,咯咯直笑。

王氏看女儿还算过的不错,想起另一个出嫁的来,忍不住问道:“华儿,你……最近可曾听说了永昌侯府的事儿?要紧吗?”

盛老太太不悦的看了她一眼,王氏语气里的幸灾乐祸大大多于关心,太沉不住气了。

华兰摇了摇头,叹道:“唉!也是梁家太圆滑了,前头三王爷和四王爷争位的事儿着实吓人,要是最后荆王成了事,那帮着抗敌的岂非要遭殃?这才在军中多有敷衍,如今落了圣上的不虞,也是无话可说。梁家的庶长子倒是随了大军北上,虽立了些功劳,可他却是甘老将军一手提拔的;可甘老将军……升了兵部尚书,腾出军中的空位来,皇上还不往里放自己的人手?!”

皇帝未即位时过的并不好,别说藩地的权贵世家没给他什么面子,每回来京中,还常瞧见那些权爵之家巴结三王爷四王爷的架势,他心里估计是不爽很久了。

王氏听的出神,结合自己最近听到的八卦,赶紧道:“如今京里头最风光的怕就是沈家了,出了个皇后不说,还有个能打仗的国舅爷;啧啧,沈家恁好的运气!”言下之意,颇为羡慕沈家的选婿眼光。

华兰如何不知道亲娘的意思,掩袖嗤嗤而笑,顽道:“我那婆婆如今正悔着呢,半年前我那小姑子文缨正式过了定,谁晓得,堪堪一个月后那沈国舅的原配夫人竟没了,如今往沈家提亲的怕是把门槛都踏破了!”想起自家婆婆捶胸顿足的懊恼模样,华兰只觉得好笑。

盛老太太轻轻摇头叹气:“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进了如此高门,也不见得日子会好过;我瞧着你夫家姑姑为人很是实在,又疼自己侄女,寿山伯府人口也不多,亲家姑娘能嫁进去才是真福气!”

华兰素来敬佩老太太的见识,连连点头道:“祖母说的是!便瞧着袁家罢,因素来门庭冷落,如今也牵连不上什么,这回皇上着力收拾有爵之家,袁家反而无事。”

明兰心下一动,插嘴道:“大姐姐,你适才说,皇上怕是要在军中替换自己的人手,似大姐夫这般无门无派的,说不准还能重用呢。”

这一处袁文绍早就想到了,只是华兰不好意思在娘家夸口,见明兰替自己点破,心里高兴,得意的抿了抿嘴,谦虚道:“可不见得,要瞧圣上的意思了。”

老太太大为欢喜,道:“你姑爷得力,你在袁家的日子便会更好过些!”王氏索性直言:“什么时候能分家,离了你那位婆婆才能真正好过!”

老太太心里叹气,这次连和王氏生气的劲儿都没了;这的确是盛家人的共同心声,可这话能当着婆婆的面说吗?

华兰何等机灵,一瞧老太太的神色,就知道王氏说话不当,她赶紧带开话题:“祖母,娘,两位妹妹,你们可知道现下京里最有趣的事儿是什么?”见大家一脸不知,华兰轻笑着继续道,“和沈国舅一道大军北伐的顾廷烨,大家可知道?”

明兰心头一惊,立刻镇定下来,老实坐好。

王氏一听就笑了:“怎么不知?宁远侯府的浪荡子不肖儿,如今翻身飞黄腾达了!一样和四王爷有牵连,锦乡侯,令国公,还有另三四家都夺爵毁券,抄家受审,宁远侯府却只摘了敕造的牌匾,都说是皇上瞧在顾二郎的面子呢。他又怎么了?”

华兰拿过茶碗,呷了口茶,慢条斯理道:“年前的时候,宁远侯府给顾廷烨说过一门亲事,是富安候的远房亲戚彭家,那会儿顾廷烨只身在外,并不知情;待他知道后,宁远侯府已经着媒人去说了。谁知彭家那时见顾廷烨潦倒,不肯允婚,那就罢了,还叫族里旁支的庶女顶替,顾二郎气的半死,便找了几位军中的兄弟陪着,直接上彭家回绝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