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故园今日海棠开,只有名花苦幽独 第22回 好老师都是不拖课的(第4/5页)

今天这一笑,估计连胞妹如兰小姑娘都没享受到过吧,明兰拢了拢发凉的脖子。

这时长枫忍不住开口:“六妹妹此般不妥。”众人一起去看他,只见长枫挑眉道:“这些小丫头都刚进来不久,规矩还没学全呢,如何分辨的出贤惠聪明好脾气?自然是为着护主而吵嘴了。”长柏也不说话,只嘴角微微挑起,明兰哦了一声,道:“三哥哥说的有理,那咱么换个好分辨的。”

然后回头又问那三个小丫鬟,明兰一脸严肃道:“你们年纪小不懂规矩,可都有眼睛,我来问你们,这里三个姑娘,哪个生的最好看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比花娇美若天仙?这个总分的出来罢。”

明兰一口气说完,此言一出,大家立刻笑场,庄先生扶着案几笑的直发抖,其他人都‘扑哧’出来,长柏也莞尔的摇头,但夹杂在这些声音中,有个明显不属于这里的轻轻笑声,从庄先生背后的屏风后传出来,那里有个后门,莫非是哪个不懂事的下人进去了。

稍稍笑过后,大家便疑惑的去看那屏风,长柏沉声道:“何人在后头?如何擅闯此地?”

下一刻,屏风后走出一个少年,只见他身着一件湖蓝色绣银丝点素团纹的交领长衣,腰束一条浅蓝色缀玉腰带,腰带上别了个滚蓝边月白色葫芦形荷包,上面缀着一颗闪亮的青蓝色碧玺珠子做饰扣,那少年似从外头刚进来,肩上还落着些许粉红色桃花瓣,一头鸦羽般的乌发用玉冠松松扣住。

庄先生看见他,便笑道:“元若,你怎跑到这里来了?你师娘呢?”

那少年走到庄先生案前,拱手而拜,起身朗朗而道:“先生别来无恙,京城一别,今日终有幸再见,师娘叫我在外头等着,可是左等右等,先生总不下课,学生心急难耐,便擅自偷入后堂,请众位师兄师妹莫要介怀才是。”

说着便朝盛家儿女团团一拱手,那少年笑容温润,唇红齿白,目朗眉秀,身姿如一丛挺拔的青竹般清秀,端的是一番名花倾国的神采,人见了,皆道一声‘好个翩翩美少年’!

※※※

※※※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实行的是嫡长继承制度,不要觉得这个制度很荒唐,其实这都是血的教训,嫡长很清楚,但贤明却是说不准的,你说他贤,我说他更贤,贤明如何比较,搞不好要打上一架,最后士大夫阶层痛定思痛总结出来,还是嫡长继承安全啊(还是有例外)。

从汉朝开始,到唐宋明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一般都遵循嫡长继承,就是论嫡论长来(但是有很多例外)。到了两宋时代,嫡长继承基本上已经成了定论(少有例外),明袭宋礼,也很坚定的执行嫡长继承制,当然依旧是有例外的,第一个就是铁血的永乐大帝(朱棣)。

但这之后的明朝除非没儿子,否则都是嫡长继承,绝无例外,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万历皇帝的那个大杯具。

这厮在年轻时随手临幸了个寒微的宫女,并不放在心上,事后就忘,谁知这宫女肚子很争气,一次就生了个儿子,后来万历皇帝碰上自己真正喜欢的郑贵妃,郑贵妃出身容貌宠爱样样都比那宫女强,她生的福王也是万历的心头肉。

就这种悬殊的对比,在强大的文官集团抗争下,万历要死要活的足足折腾了二十年,依旧不得成功,最后还是不清不愿的把那宫女立了不知什么妃,心里流着泪把宫女的儿子立了太子,福王送到了外地当藩王。

朝臣的理由很简单:皇后无出,不论是贵妃还是宫女都算妾,两个庶子,谁长就立谁。

就是皇帝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

但是在很多朝代流行的嫡长制度,在清朝没有怎么被认真执行。

首先,清朝前几次即位都属于非正常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暴毙,死因不明,即位有问题;皇太极——福临,据说有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XXXX,俺不说了;福临——康熙,他虽然排行第三,但是唯一出过天花的,而且母亲的出身最高(妃位);接下来,就是空前惨烈的九龙夺嫡。这个俺也不说了,估计众姐妹都可以倒背如流了。(清穿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