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打开你的礼物

适逢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上海做公开演讲。与他的“公正”哲学课相比,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个人经历。

他坦白承认,和当下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当年选择读研的理由是还没有想好干什么。在此之前,他当过实习记者,获得了经济学学位,甚至考虑过从政,但都没有找到那种被“勾住了”的感觉,一直到他在旅行途中读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突然之间,他就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了。

人生是奇妙的旅程,无论你是不是有幸做自己想做的事,都只能匆匆走一趟单程。时间并不会因为你迟迟找不到正确的轨道而过得慢一点。也许你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但是你安慰自己:我只是在调整,在忍受,这只是一个过程。可惜一不小心,这个过程就耗去了你半生的时间。

过程变成了结果,暂时变成了永久,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更加可悲的是,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他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并不真心喜欢的专业,然后又出于偶然或必然走进了并不真心喜欢的行业,随后便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生活中瞻前顾后,得过且过,渐渐地学会欺骗自己,遗忘了什么是梦想和真正的快乐。

如果迈克尔·桑德尔当年选择以记者或者政客为生,他也许会被淹没在汲汲营营的同行中,最终以不让上司发火和维持一家老小的中产生活为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如今天这般快乐。他擅长的是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不是用笔头表达,这可能会阻止他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他着迷的是追求真正的公平和正义,而这显然与政客的职业目标并不吻合。一个明星教授原本可能成为一个烂记者或者一个坏政客,这真是一个让人后怕的事。

一个人能做什么,并不等同于他想做什么,但是想做是能做和做好的第一前提。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那些在初入职场时会吸引你的东西,例如新鲜感、虚荣,甚至是因为高薪而产生的满足感、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的自豪感,都不再吸引你,而唯一能够长久地吸引你投入一份工作,使之真正地成为你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工具的,只有内心的热爱。

公平的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他与众不同的热爱和擅长的东西。就像哈利·波特在自卑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会骑扫帚。我在外企当部门经理的时候,一度对我的部门秘书很不满意。对秘书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仔细,而这个小姑娘远远谈不上是个仔细的人。开会忘带资料、日程屡屡出错,甚至我一早交代她的重要客户下了飞机,她还没给对方订酒店,因为她忘了!可以说,当时让我没下定决心开掉她的理由,就是她总是满脸带笑,让人不忍心责备,即使责备她,她的认错态度也总是特别好。

一直到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坐高铁到苏州出差。这一路上,我发现了她的神奇之处。从上出租车开始,一直到上了高铁,她一路都在交朋友。在高铁上,她三言两语就和邻座攀谈起来,对方居然像遇到老朋友一样,将自己做生意的艰难之处和盘托出。在苏州的出租车上,她又和出租车司机聊了一路,甚至从近期出租车的生意情况,聊到了金融危机对苏州的影响。

那一次出差回来,我找她谈了话,我告诉她,她会一直是一个差劲的秘书,但她是一个天生的销售。我想办法推荐她去了销售部门,结果现在,她是全公司最年轻的销售主管,而且,她非常自信,非常快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相反的情况。让一个喜欢和事而不是和人打交道的、胜在仔细而不是交际能力的人去当销售,那他一定会是一个痛苦而糟糕的销售。在这一份工作里于你而言是蜜糖的素质,放到另一份工作里,可能就是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