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2/3页)

她是不是有点喜欢吹牛呢?沈卓然想。

沈卓然约女教授到街口的一个鹿港小馆吃饭,要了两碗馄饨,一条清蒸鲈鱼,一客牛肉河粉。餐馆名称像是台湾品牌,环境布置得小巧温馨。聂娟娟从一坐下便显得颇为不安,且一再劝告沈卓然少点一点菜,“就点您一个人的吧,我吃不了……”果然,想不到的是聂娟娟除了用筷子搛了三个小小的馄饨吃下去以外,任何其他东西不吃不喝,还说她已经一再说过,她的饭量就是这样。说是她从来不吃鱼,她从来不吃牛肉,吃了鱼与牛肉就会得肠胃炎。说是她的吃饭很讲究,不吃韭菜,不吃胡萝卜,不吃香菜与芹菜,不吃红皮洋种鸡蛋,不吃大葱,不吃荞面,不吃花椒,不吃凤爪与鸭掌鸭舌……说得沈卓然又敬又乱又疑惧。唯一的此次与聂教授的共用午餐实际上不怎么用午餐,使沈卓然产生出一系列语义学上的困扰来。许多东西不吃,这能叫作“讲究”吗?不可能饱的食量,能够叫“饭量”吗?这能叫作正常吗?“我就是这样”,当真“就是这样”吗?一个女性,学历很高,运气很糟,生活很孤独,这样的怪人为什么首长要介绍给他?但是与她说话确实很有趣,比与亦怜无话可说有趣,比突然听到亦怜赶尽杀绝的商务条件有趣。

与亦怜一起,他始终觉得不无陌生。而与娟娟一起,他脑中马上涌出了“奇葩”两个大字。她的奇奇怪怪的一切,使他大开眼界,学而后知不足,识而后知不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尤其是对女性,他自己真是太无知,太坐井观天了……就拿三个馄饨来说吧,第一,这是什么用意?她说她是一米六六身高,不矮呀,一顿午餐三个馄饨,是正常人饭量的八分之一,这里面有什么内涵或者背景,有什么动机什么暗示表白?难道这是一种克己?谦让?复礼?分寸?第二,这是不是一种特异功能?他这个年纪的人应该还记得,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的国统区报纸电台纷纷报道重庆女子杨妹九年来未曾进食的故事,马上各地都有细妹子跟进,纷纷声称自己从小不吃东西或基本上不吃东西。整个一个国统区,正过着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的日子,碰到了你不吃我也不用餐的大好梦境,全民为之轰动,连国民党当局也为之激动,组织了专家组去调查,据说调查结果是在杨妹肛门上发现了粪便,粪便化验中发现了粮食残渣,科学家们做出了不食少女杨妹实则进食的结论。同时人们不死心,有专家分析说,杨妹进食远远少于常人,本是不争的事实,此点对于食品匮乏的我国,仍然有很大的意义。设想一下,如果全国百姓自觉节省口粮菜肴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点二,粮食供应形势立马好转,匮乏立马转变为富庶,其乐何如哉!

莫非聂娟娟是当代中国的杨妹升级版?沈卓然更感觉有乐儿啦。唉,一辈子沈卓然过得太憋囚,他应该接触更多的人,他应该接触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女子,他应该一心

去寻找奇葩,发现奇葩,研究奇葩,呵护奇葩。他当然不可能全无邪念,但他毕竟还有文明人的规则与道德意识,他不会做出不体面的事。人活着是为了知道,我知故我在,比我思故我在更靠谱。人应该识遍五颜六色,尤其要知道一点奇奇怪怪的葩华。你不是元首,你至少应该知道几个元首与他们的妻子女友,比如克林顿的绯闻与卡扎菲的女子卫队,杰克逊与他的女佣。你不是科技专家,你也应该知道牛顿、爱迪生、霍金和乔布斯。你不懂飞行航海,你也应该知道麦哲伦、哥伦布、戴维斯、麦克康奈尔。你不是杨妹,但是你已经听说了科学家的最新理念,人们的进食应该减少到三分之一,现在,一位一顿午餐只吃三个馄饨的量子物理学家、教授、女知识分子就与他坐在一起,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谈天说地,妙语如花,而且大致上是不吃不喝,反正她的不吃不喝不会给沈卓然带来任何损失,不会改变老沈的产权证与定期存款姓名,而只是带来节约俭省;她是空前的节能低耗减排型社会人士,何乐而不为呢?朋友,就是朋友罢了,而且,女性就是女性,他老沈可以不去抚摸聂娟娟的身体,他老沈可以不去与聂教授拥抱接吻、摩擦舐吮,他仍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一种舒适,一种补充,一种对于寂寞与孤独的排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