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礼多人不怪(第4/4页)

张氏和连守信就都笑了。

“你看,就连小七都知道。”张氏就道。

“娘,那你不生气了?”小七就问。

“不生气了,生啥气啊,不值当的。”张氏就摆了摆手,又看了连蔓儿一眼,想起最后周氏被气青的脸,这事她觉得没必要跟连守信说。“以后啊,有啥事让我去老宅也行,我都带着蔓儿。”

“行啊。”连蔓儿痛快地答应,同时向张氏伸出手,“不过,我可不能白去。娘,你得给我工钱。”

“给。”张氏就笑了,“要多少给多少。娘攒的那点钱,以后都是你们的。”

第二天,连蔓儿一家吃了早饭,就准备齐整,等到巳初时分,张庆年就赶着马车来了,马车里坐了李氏带着两个孙子小龙和小虎,还有吴王氏和胡氏两个儿媳妇,娘儿几个都穿着新衣,打扮的极光鲜。

小龙和小虎都和小七的年纪仿佛,他们欢喜自不必说。就是吴王氏和胡氏两个,年纪都还轻,要进城逛灯会也是高兴的。

大家又将车辆重新安排了一下,就启了程,到镇上和吴家四口会齐了,一起往锦阳县城来。

赶在晌午前,众人就到了连蔓儿家在柳树井胡同的宅子,蒋掌柜带着人将大家伙迎进去,又是安排住处,又是吃晌午饭,很是忙了一阵。

这宅子房舍不少,连家这二十来口人,将将够住。连枝儿、连蔓儿、张采云、连叶儿和吴家玉几个女孩子自然是单独住了一间。

吃过了晌午饭,又喝过了茶,蒋掌柜就拿了纸笔过来,说是要请东家的少爷和姑娘们写几个灯谜。原来这锦阳县城的风俗,在灯会这几天,大一些的店铺都要准备花灯和烟花,供人欣赏。有的店铺还会在灯笼上贴上灯谜,供人猜谜,猜中的,往往还有彩头。

这算是店铺对城中百姓的回馈,也是不错的推广、宣传活动。连记百货自然不甘人后,也准备了几架烟花,并些漂亮的彩灯。到时候还要挑些精致的货物出来售卖。

蒋掌柜知道东家的几个孩子中,五郎是新秀才,小七正在私塾念书,家里还有一位大儒,因此两位姑娘也都念了不少的书,因此才拿了纸笔来,让五郎、连蔓儿几个写个灯谜,到时候贴在灯笼上,猜中的人,由连记百货提供彩头。

“鲁先生如果也能出一谜,就更好了。”蒋掌柜还笑着对鲁先生道。

连蔓儿几个都觉得有趣,自然就应了。鲁先生笑眯眯地没有说话。

“咱这谜底就挑咱铺子里有的东西写,到时候就拿铺子里的货做彩头。”连蔓儿就和五郎、连枝儿、小七商量道。

五郎、连枝儿和小七都笑着点头,大家各自拿了纸笔,冥思苦想起来。

“不能太难,谁都猜不着就不好了。不过,也不能太容易。嗯……”连蔓儿手里握着毛笔,想了想,心中一动,就在纸上写了四句。

“此宝瘦又细,说话把头低,不吃农夫粮,能为民出气!打一物。”

五郎、小七和连枝儿见连蔓儿写完了,就都凑过来看。五郎看后,笑了笑,连枝儿和小七一边念叨,一边想着答案。

连蔓儿等他们看过了,就将纸条交给鲁先生。

鲁先生看后,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