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自传续编(第3/40页)

最后,他把《腓立比书》的第四章作为他讲道的内容:“最后,兄弟们,凡是真实、善良、正直、纯洁、可爱、名誉好的、有美德有可赞赏的地方的事物,都多加以思考。”我想听了以这些为内容的布道,我们不可能会不提及任何一种道德。但他只局限于五点,认为这五点就是师徒的本意,即:(1)坚持过安息日;(2)勤奋阅读圣典;(3)按时做礼拜;(4)参与圣礼;(5)尊敬教长。这些或许都是好事。但是,由于这些都不是我期待的布道内容中的好事,我再也不能从其他经文中期待我要的东西了,我因此厌腻了,再也没出席过他的讲道。之前(1728年)我编写了一本小小的祈祷书或祈祷文,想留做自己用,题目是“宗教信仰和行为条例”。我转而使用起那一本了,再也不去公众的宗教集会了。我的行为或许会遭谴责,但是我不管那些,也不会深入解释原因。我目前的目的是联系实际,而非给他们道歉。

大约在这个时候我有了大胆而艰巨的目标:使道德完美。我曾希望无论何时都不犯任何错误;我想克服所有天生的和习惯性的,或是由于交友不慎引起的缺点。因为我知道,或者自认为我知道对与错,但我不明白我为何不能只做对的事而避免错的事。不久我就发现我所做的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我警惕犯一种错误时,常常会因为犯了另一种错误而惊讶。习惯趁我不注意就发生了。倾向爱好又太强大了,根本无须理由。最后,我总结到,想完全只有美德是我们的志趣,那仅仅是一种想象的信仰,不足以阻止我们犯错。在我们形成稳定的始终不犯错误的行为模式以前,恶习必须丢掉,还必须建立好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我试过下面的方法。

在我阅读时遇到的大量关于各种美德的书当中,我发现对美德的分类数目众多,因为不同的作者对不同的道德理解不同。例如,节制,有些人仅限于吃与喝,而其他人延伸至其他任何乐趣,如食欲、癖好、身体和精神上的情欲,甚至还有贪婪与野心。我主张为了明确,可以多设置一些条目,每一项下面的含义少一些,而非条目较少,每一项下面含义却很多。我把到那时我认为必须的和相宜的美德归为十三项,在每一项下面都加了一些简单的描述,充分阐明我认为该词应有的含义范围。

这些美德条目及其描述如下:

(1)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2)缄默:避免空谈,言必对己和对人有益;

(3)有序:东西放置的地方、做事情的时间要心中有数;

(4)决心:决心去做该做之事;在完成之前不言放弃;

(5)节俭:对人对己有益才花钱,即绝不浪费;

(6)勤奋:珍惜时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7)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厚道,说实在话;

(8)正义:不做不利于他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9)适度:避免走极端,能容他人对己之伤害;

(10)整洁:保持身体、衣物、住所的整洁;

(11)冷静:不因小事或不可避免的平常事心烦意乱;

(12)禁欲: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者延续子嗣,不要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13)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既然我的目标是要养成所有这些美德,据我判断最好不要企图一次性养成所有的美德,而要一次养成一个。每当掌握了一个之后,我会再去争取养成另一个美德,以此类推,直到我养成所有的十三种美德。由于养成前面的一些美德可以促进养成其他的某些美德,因此我按照上面的顺序来安排它们。首先是节制,因为它能使我头脑冷静、思路清晰,这对于保持警惕、避免再次回到之前的坏习惯、抵住连续不断的诱惑是必需的。养成这一个美德之后,缄默就更容易了。我设计的目的还有在提升道德的同时获得一些知识,并且考虑到交谈更重要的是用耳朵倾听,而非用嘴说个不停,因此想打破空谈和开玩笑的习惯——这种坏习惯使我只能与无聊的人交往——故我把缄默放在了第二位。这一点和下一点——有序,我想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达成我的目标。决心,一旦成为习惯,将会使我坚持不懈地去养成接下来的其他习惯。节俭和勤奋使我免于欠债,能达到富足和独立,还会使真诚与正直更容易,等等等等。我那时很同意毕达哥拉斯在他的“金诗篇”中说的有必要每日自省,我试着用以下的方法来做自我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