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又到关键时刻(第3/8页)

一阵长长的电铃声又响起来了,考试结束。贾士贞走进考场,高个子秃顶考生从贾士贞面前经过,一句话也没说,低着头,溜出考场。

第二天上午,鲁晓亮打电话给贾士贞,说扰乱考场的那两个人已经抓到了。贾士贞请鲁局长马上去教育局。

原来那两个家伙就是参与绑架卫炳乾并驾驶白色本田商务车撞贾士贞轿车的那伙人,他们对送答案给27考场几个考生这一目的供认不讳。但是到底交给哪个考生,他们拒不交代。而且那张字条是怎么弄到手的,他们也紧闭双口。

这样一来,27考场除了已经发现的那几个作弊考生之外,是否还有人作弊,很难说得清。贾士贞建议27考场全体考生用备用试卷重考一次。

缪斯平也同意这个办法,当天下午紧急通知27考场所有考生,明天上午八点半再考一次。尽管有些考生提出不同意见,但是如果不参加这次考试,只能视为放弃考试。

第二天上午准时开考了,那个高个子秃顶男人没有参加这次考试。读者一定想到他就是桃花镇党委书记侯永文吧!

等待考试公布分数的心情,和高考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公开选拔干部的公告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公布了,但是市委组织部每天都要接到许多询问公布分数时间的电话。可见文化考试成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一道非常关键的门槛。自从宣布西臾市公开选拔四十八名县处级干部之后,贾士贞就不断接到各种各样的电话,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骂娘的。贾士贞不是没有想过,把文化考试作为严格公开选拔干部的第一关,反对的人肯定大有人在。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又不注意学习的干部,他们也许从此失去了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机会,肯定不甘心,所以也就千方百计抵制这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但是贾士贞坚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六字方针来选拔领导干部,并且下决心把西臾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进行下去。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组织部门都在进行各种方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虽然一些新方法不断被采用,比如每个阶段都向群众公示,比如公推时在一定范围内推荐,以及民意投票,但是这些办法总脱离不了权力的掣肘。特别初选者的提名,就像上次省委组织部组织大家去观摩的公推公选。所谓的公推,实则不公。公推的人员组成决定了哪些人被推选上。这种所谓的公推没有标准,既然没有标准,又怎么能说是“公推”呢?参加公推的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既然他们生活在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这种公推很难不受到权力、金钱的影响。因此到底公推作为产生候选人的第一关,还是用文化考试产生候选人作为第一关,哪种方法更合理、更公平、更科学,这显然人所共知。

东臾市的那次公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评委们都是市直机关权力部门的领导。难道他们能不推他们身边的人,而去推县里和乡镇里的人?

四十三

转眼间,玲玲的假期结束了。岚岚闹着要爸爸把她送回去,贾士贞又何尝不想把妻子和女儿送回家去呢?可是,他确实抽不出时间。就连她们母女探亲这段时间,他也常常连双休日也整天不回家。玲玲早就要回去了,说她和岚岚在这里,整天也是母女俩守着,和在省城没什么两样。现在妻子和女儿真的要走了,贾士贞还真的有些舍不得。他看着玲玲忙着收拾东西的身影,看着女儿孤独地躲在房间里,思绪逆着时光在向后倒退,退回流逝的岁月,退回当年两人相恋、相爱那些花前月下的甜蜜夜晚……

贾士贞觉得心里慌慌的,早饭像吃药一样,客厅里乱得像搬家,想和玲玲说几句话,她里外忙碌着,看得出心情不怎么好。贾士贞在客厅里来回走着,无所适从。他第一次尝到夫妻分别这种离别的痛苦,其实像他这样的情况,有专车,随时可以回家。可是不知为何出现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