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4页)

办公室的南墙上挂着一些相框,基本都是一些来过店里的名人留下的合影和签名,其中不乏几张经常能在政经新闻或者娱乐新闻中见到的熟脸儿。季晓鸥一一看过去,视线忽然被墙面正中的一张彩色照片吸引了。那张照片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泛着淡淡的旧黄色。照片中是三个少年,肩并肩坐在一处石栏上。他们的身后是一片开得正盛的紫藤。其中一个咧着嘴笑得最开心的,一眼就能认出是严谨。坐在中间的那个,虽然戴着眼镜,也能明显看出程睿敏的影子,最右边挨着程睿敏那个,从未见过,但瞧上去不知为何却有些眼熟,她盯着瞅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大概是他长得跟一个影视明星过于相似,才让她觉得似曾相识。而这位英俊少年,很可能就是严谨提到过的“二子”。“三分之一”因为他的离世而得名,就连保险箱的密码都是以他去世的日子来设定的,在这间朴素干净的办公室里,他的气息似乎无处不在。

想到保险箱,她往墙角瞄了几眼。那是一个五十厘米见方橄榄绿色的旧保险箱,密码锁还是多年前的那种老式转盘锁。

季晓鸥蹲在保险箱的跟前,像对着潘多拉的魔盒。她在想严谨被带走前,特意叮嘱她保险箱的密码,可见里面肯定放着对他来说特别重要的东西。会是什么呢?钱?银行卡?她一边琢磨着一边开始转动密码锁。0、4、0、8、1、2,她慢慢地拨动着转盘,最后一个数字完成,咔嗒一声,保险箱的门缓缓打开了。

保险箱里既没有现金,也没有银行卡,只有一枚公章和严谨的私人印鉴,几本灰扑扑的账簿和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袋。

季晓鸥先拿出账簿略翻了几眼,每本账簿的封面上都贴着2009、2010、2011等代表年份的标签。凭她入门级别的会计水平,大致能看懂这是“三分之一”几年间的收入支出及经营记录。季晓鸥自己也开店,明白大家一般都有两套账本,一套假账真算,是给工商税务看的,一套真账真算,是留给自己做资料的。严谨把这些账本专门放进保险箱,应该是不能轻易让外人见到的真账。她把账本小心地放回原处,又取出那个牛皮纸袋。

牛皮纸袋里东西真不少,她将内容物兜底倒出来,零零碎碎摊满了半个桌面。一枚狼牙臂章,十几个样式各异的子弹壳,一把军刀,两枚勋章和绶带,红色封面的党员证,绿色封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一本旧册子,还有一沓厚厚的照片,黑白的、彩色的,单人的、合影的,近景、远景,应有尽有,每张照片后面都写着日期。翻过一张年代最久远的黑白证件照,季晓鸥便与身着军装的少年严谨迎面相遇。

十八岁的严谨,穿着一身因簇新而显得僵硬的军装,眉眼的轮廓比现在青涩得多。为显得少年老成他故意皱起眉头,但那双严肃凝视着镜头的眼睛,黑白分明间掩饰不住少年人特有的柔软与纯真。一丝绷不住的笑意从他的唇角眉梢流露出来,那是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对一个新奇未知的世界流露出的欣喜和期待。

循着照片日期的顺序一张张看过去,穿着迷彩服训练的严谨,格斗场上戴着拳击手套的严谨,平端着狙击步枪的严谨,脸上涂抹着油彩几乎辨不出本来面目的严谨,主席台上正在敬礼的严谨……一点儿一点儿的,他眉目中那点儿属于少年的青涩渐渐褪去,眼神一天天变得冷峻而坚毅,仿佛带着金属的质感。

把几十张照片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季晓鸥的内心被深深地震动。从活泼的少年到沉静的狙击手,这种变化是经历过血与火淬炼之后的蜕变,如真金经过高温,能熔的都熔了,熔不了的便成了永远的底色。而这段她无缘参与的青春岁月,竟以数个凝固的瞬间邀请她做了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