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3/3页)

方立安小时候没去上学,那是因为她的情况特殊,她的聪慧让方老太太不愿意送她去盲人学校浪费时间,可是她的眼疾让方老太太同样不愿意送她去普通小学“吃苦”。

那个时候,方老太太考虑的更多的是方立安未来的生存问题,考虑的是自己离开人世间之后,方立安能否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让孩子学琴,表面上是因为孩子感兴趣,最深层最现实的原因还是希望她能练好一门手艺,将来好混口饭吃,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不能自理。

当年那种情况,不走“正道”也就算了。

可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孩子不仅能“看见”了,孩子还有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能“看见”,你又有钱,不愁吃不愁穿的,你不去上学你想干什么?

你看看,跟你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有几个不在上学的?

你说小学、初中、高中老师教的那些,你都会了,不去上学也就算了。

大学,你好歹挑个专业好好读一个吧?

咱们有钱是不假,但咱们不能光有钱没有文凭吧?

文凭那是什么?

文凭它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找工作找对象哪样不要看文凭?

所以,囡囡啊,你去读个大学吧,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咱好歹也拿到了本科文凭,咱也是有学历的人了。

方老太太是这么跟方立安说的。

方立安什么反应?

方立安当然乐意至极。

读书对她来说简直是世上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一能满足老太太的心愿,让老太太开心;二能多学点知识,充实自己;三能重新回到学校,享受校园生活。

可谓一人读书,多人受益,真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所以方立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之后,她让付长生帮自己找了个学校,挂了个学籍,只等全国统考那天去考试。

因为不想在填报专业的时候遭到限制,又在付长生的安排下参加了高考考生的各项体检,得到了身体各方面完全正常的体检报告。

如果别人问起她的眼睛,就说是自然恢复的,突然就能看见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而,就在全国各地的高三生埋头苦读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方立安却在参加人生中第一个非少年组的国际小提琴音乐大赛——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

该比赛由192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往后音乐基金会”主办,地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曾经中断过一个时期,1951年重新举行,此后按第一年钢琴、第二年小提琴、第三年作曲、第四年休整的次序循环举行。

这次比赛的对手不再是十六岁以下的小孩子,而是十六岁以上有着丰富比赛经验以及技巧娴熟的大龄选手,方立安心中兴奋不已。

反而是方老太太对这次比赛的兴致不高,她知道孙女报名了这届高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争分夺秒奋笔读书,自家孩子到处乱跑,四处拉小提琴,根本不沾书的边。

方老太太心里那个无奈哦……

这种关键时刻,你就不能好好看书,考上了再去拉琴吗?别以为我老太太没读过书不知道大学里头的“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算了,考不好再“复读”一年嘛,反正孩子还小……方老太太这样安慰自己。

方立安的心思则是全部放在了比赛上,这次比赛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算是“十年寒窗”的一个检验吧。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最最重要的是,如果这次她能侥幸取得较好的名次,她一定要为黄博林黄老师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