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躲过陷阱,未来的人生一帆风顺(第2/7页)

一家杂志社做了一项题为“最受欢迎的人和最不受欢迎的人”的社会调查,结果列“最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富有才干而为人谦虚的人;列“最不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的人。这项调查充分显示出骄傲自大是一项多么令人讨厌的特质。

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你骄傲自大,没有人会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你;如果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自以为是,那么你很难达到成功的顶端,很难进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越饱满的谷穗,头垂得越低”,这是真正懂得了低调处世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谦卑的态度。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谦卑,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智慧。

2.今天不留余地,明天山穷水尽

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不说大话,避免给别人带来压力,也避免遭致厌恶;事不做绝,给别人一条生路的同时,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德。

《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生活中,看得远的人,从不说过头的话,不把事做绝,总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走到山穷水尽的绝路上。

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不给自己留余地,要么打包票说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要么就赌咒起誓,说肯定没问题。听的人以为他们能耐很大,可事后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不过是吹牛皮而已,于是从此再也不信任这种喜欢吹牛皮的人。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李杰,问他:“有没有问题?”李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保证三天完成!”过了三天,李杰却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类似李杰这样的事例很多,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结果吃亏的总是自己。一位朋友,因在单位里与同事之间产生了一点儿摩擦,很不愉快,就意气用事地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毫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讲了过重的话,他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不给自己留余地而给自己造成窘境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这就是不留余地的危害,我们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做事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 自古以来,给人留余地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周易》中有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至行不可及处,至及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有一句佛偈也说:“凡事不可太尽。”人与人相处时,给别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看似平时温文尔雅或者柔弱的人,如果真的被点了死穴,那也会变成凶猛的野兽。事情不要做绝,就是避免点中别人的死穴,不要把人往绝路上逼。放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看得远的人,眼光不只盯着眼前的一片小天地,他们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