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惯千差万别,未来天壤之别(第2/5页)

2.好习惯让人更容易抓住机遇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飞奔而来时,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被绊倒时,还不能看见它。

从古到今,似乎命运和机遇密切相关。比如,有的人,劳苦一辈子,最终却连一所像样的住宅也买不起;有的人,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却只能徘徊在贫困的边缘;有的人,不学无术,却也能混个满身铜臭;有的人,平平庸庸,却财利丰收。

为什么这些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有机遇的眷顾,而有的人缺乏改变命运的机遇。机遇在人生中有如此大的作用吗?的确如此,机遇对任何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国拉罗什夫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仅仅天赋的某些巨大优势并不能造就英雄,还要有运气相伴。”歌德也说:“转瞬之间的一刹那,就可以决定人的一生。”由此可见,机遇对于人的一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纽约城里挤满了找不到工作的退伍军人,年仅18岁的约瑟夫?普利策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会讲匈牙利语、德语和法语,但英语却不怎么好,这成了他在纽约寻找工作的障碍。最后,他决定到德国人聚集的城市圣路易斯去,在那里也许能找到工作。圣路易斯城在当时的普利策心目中是希望之乡。

在这种希望的驱动之下,普利策来到了圣路易斯城。但圣路易斯也并非是他想象中的希望之乡,他还是经常失业。他先后当过船台的看守、舱面水手、饭店侍者等,经常干不多久就被解雇,只好另找工作。

一次,普利策和另外几十个人交了5美元,跟着一个答应介绍他们到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种植园工作的人乘上一艘小轮船。当小轮船把他们抛在离城48公里的地方掉头离去时,他们才知道受骗了。普利策非常气愤,他写了一篇报道揭穿这个骗局。当《西方邮报》发表了他的稿子时,他十分高兴,因为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新闻报道。从此以后,普利策经常给一家德文报刊写稿,并逐渐引起报社编辑们的注意。

1868年底,《西方邮报》招聘一名记者,普利策虽然没有经验,但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应聘了。结果普利策被录用了,他简直欣喜若狂!他这样描绘自己当时的心情,“我,无名小卒,不走运的人,几乎是流浪汉,被选中担任这项工作——这一切都像做梦一般。真是太幸运了!”普利策的超人才华和政治胆识迅速显露出来。

四年后,他购买了该报的股份,并不断做出正确的决定,逐渐当上了主编,最后还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它们成为当时美国著名的大报。

在他的新闻生涯中,他让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他的一生标志着美国新闻学的创立和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他曾捐赠200万美元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名扬世界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普利策逝世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最高新闻奖,备受世人瞩目。

在如今每个人的心目中,约瑟夫?普利策是报业的巨子,似乎让人高不可攀。但是回顾约瑟夫?普利策的成长历程,可以得知,普利策原来也是一文不名、两手空空,直到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后,普利策的人生方向才开始发生变化——正是那次机遇成就了后来的普利策。

那为什么机遇偏偏青睐普策利呢?正是普策利平时养成了经常给报社写稿的好习惯,正是因为这个好习惯,他的才华慢慢地被编辑们发现,才有了那次应聘记者的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