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4/5页)

“当时也是酒醉了,哪知道?唉,都是酒!这事,湖东那边还不知道,我想请丁校长,一定得低调。不然,包括市里……”陈然说着,摸摸索索地从包里拿出个信封,放到桌上。

丁安邦瞟了眼,马上推了过去:“我说陈县长哪,这事现在……不是这么能解决的。我比你还烦。其他两位校长也分别出去了,等情况汇总了再说吧。这个,你拿回去。”

陈然没有接,转身出了门,在门口回头道:“要不,我找人疏通一下?”

“不必了。”丁安邦答道。

陈然走后,丁安邦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党校县干班出了这样一档事,正如王伊达书记所说的“要认真反省”。但是,怎么反省呢?陈然来县干班之前,在湖东就有传闻,说上级纪委正查他。这个人在湖东,分管城建、交通、国土等。这些部门,都是一个县的要害部门,也是权力最集中最有分量的部门。据说,陈然虽然作为副县长分管这一摊子,但他实际的角色,就如同是这些局的第一局长。很多重大决定,包括批地、建房、修路,没有陈然同意,是很难办得成的。湖东县委书记张留是从省直下来的。这个人一下来,也想拿陈然开刀,好好地整肃吏治。可是不知怎的,还没等到整肃开始,自己就被陈然给笼络住了。湖东干部中有个说法,陈然就是湖东的影子县长。也难怪,陈然当了10年副县长了。10年,根深蒂固,想轻易撼动,是不太可能的。这其实不仅仅是陈然一个人的过错,而是整个体制上的痼疾。权力的过分集中,对领导干部行为的失察,都直接导致了一个副县长欲望的膨胀。归根结底,还是监督不到位,监督缺失。

一个缺乏监督的机制,怎么会成为一个好的机制呢?

丁安邦想起曾听过中央党校一位教授的课,教授说:每一个制度天生就有不足。我们要做的,一是要遵守这个制度,二是要通过另外的制度约束,来逐步改善制度。没有对制度自身的监督,制度就会成为泛制度,最后就必然失去公信力。

陈然这样的干部,也许正是这种制度缺失的产物。

吕专进来了,他细瘦的脸,因为生气显得更加细瘦。丁安邦问:“怎么样?”

“怎么样?”吕专点了支烟,又倒了开水,喝了,才道:“我到110去了。他们昨天晚上已经找到了那些小青年。一打听,是因为陈然先动手打了小刘。并且,这些人也只是教训了陈然20个巴掌,别的没有动。至于3000块钱,是马局长主动提出来了事的,他们已经退回来了。现在,人已经放了。公安那边说,如果党校认为要继续处理,他们再找。”

“还继续处理什么啊!现在的事就是怕闹大。再闹大,党校岂不成了……”丁安邦耸耸下巴。吕专问:“那就这么算了?特别是陈然?”

“党校内部当然还要处理,不仅仅陈然,还有当时参加的其他同志,包括吴旗。下周,县干班一上课,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展作风整肃。”丁安邦一脸沉重,“伊达同志对这件事十分关注。也许弄得不好会影响到党校下一步的其他工作啊!”

吕专没有说话。丁安邦说的其他工作,其实很明了,主要是指党校马上要开始的人事调整。对于三个副校长,人事调整主要是向着常务努力;而对于其他一些各部的主任,他们也含着期待。三个副校长当中,如果真有一个出任常务,那么,副校长的位子就空出了一个。这副校长,党校历来都是从内部提拔的。那么,就肯定有人会因此得到晋升。从某种程度上说,从部主任或者其他二级机构负责人晋升到副校长,比从副校长晋升到常务,更有实质性的意义。副校长到常务,是在处级干部的平台上,向上跃了一级。而从二级机构负责人到副校长,则是从科级干部向处级干部向上攀升了一级大台阶。上了这个台阶,就是党校的领导了,也就是党校的核心层成员。虽然看起来,党校这一块还仅仅是在常务这方面显示出了竞争。但内在里,丁安邦,还有吕专,都很清楚,还有人正在瞅着。对权力的欲望是天生的。只不过有些人很好地抑制了,而有些人,则过分地贪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