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万小时吓坏了谁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职业和人生中“被卡住”的感觉。怎么干怎么学都得不到提升,成长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台阶,想上上不去,不上又不甘心。这很像在网游中遇到某一个关卡,怎么玩也过不去,这种卡住的焦虑会逼迫一个玩家大把花钱买装备。但是到了现实的职业和学习中,他们就有点没招了。

此时,他们会冒出这样的想法:

我在什么方面有天赋,能直接拥有该能力吗?
我该如何提升能力,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

此时,网络上及流行书籍里跳出诸如“一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这对他们而言,五味杂陈。

所谓一万小时定律,指的是当我们练习某个技能达到一万小时时,无论是否有天赋,都会成为高手高高手,达到大师级别,而且是非一万小时不可,7500小时就不行。这类书籍里都会详细描述历史上各类牛人,有本身很努力的体育明星(科比·布莱恩特、费德勒和乔丹),也有看上去天赋起作用的音乐大师(莫扎特和披头士乐队),他们所取得的这类巨大成功不是因为天赋,就是因为他们持续不断地练习了至少一万小时:我们能力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时间不到位。只要你能练习一万小时,就会成为天才。如果按每天3小时练习,这需要10年。

这给了一些人希望,特别是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都毫无天赋的平凡人。从前,当这些人发现自己没天赋时,以为自己就只能这样混一辈子了。一万小时定律如同一盏明灯,给他们指引了一条布满荆棘、曲曲折折的道路,花一万小时走完这条路,尽头不是可能性和随机性,而是必然的高手和天才。用新东方老师讲课最流行的语言:“成为天才是个体力活儿。”

但同时也给了一些人绝望。一万小时哎!10年哎!10年可以让房价从3000涨到3万,可以让城市从繁华变成鬼城,10年前关心的是孩子是否要吃国产奶粉,10年后都得为小升初操心了。那么多沧海变成了桑田,要让我在某一项技能上花这么长时间才能得到认可,你说的那些个明星、作家、音乐大师他们熬得起,我们这些个俗人谁熬得起啊!“我想通过上培训班学习某种能力,你跟我说要一万小时?我的大脑告诉我要骂娘。”一万小时练习跟追求即时回报PK不到一个回合,就迅速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除了希望和绝望之外,一万小时定律还给了更多人疑问。既然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成为天才,那很多人从事某一个职业也至少10年甚至20年了,比如:老出租司机、老工程师、老会计、老股民……按说各个都该练成天才了。为什么这么多人真的把时间花里边了,体力活儿也没少干,还是没能“得道成仙”呢?

我们都被标题党害了。

一万小时定律讲的是如何训练能力,可以让能力提升的办法。如果仔细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知识,这个定律的核心逻辑是三个层面的内容:

1.刻意练习

这与我们想象的练习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对这个练习方法有了解,你会发现所有的运动员、梨园行、相声界、武术界,乃至传统的厨师、木匠等手工艺者全部是按照刻意练习来完成的。在“一万小时定律”里,甚至连“克服害羞”都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法练成。但是在生活中,每个人上小学、中学、大学,单纯学习的时间20年有余,但是却缺乏针对不同能力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们总是想要选择一个好的方向,但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努力方法比方向更重要。

2.有效的学习环境

在相关的研究书籍里,天才们往往集中孕育在某些独特的环境里。比如莫斯科斯巴达网球俱乐部,一家场地简陋到“烂”的俱乐部,培养了库尔尼科娃、萨芬、米斯金娜、德门蒂耶娃……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女子网球名将。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只有区区9万人,相当于你家周围某一个比较上规模的楼盘小区的居民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楼盘”,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造就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马萨乔、保罗·乌切洛、桑德罗·波提切利等大神级的画家、雕塑家……类似的还能找到很多这样的“小”环境,这样的小环境里的设备条件、物质条件似乎都十分简陋,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个小环境里会有那些能带来客观反馈的教练。对于能力提升,真实客观的反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好的教练往往都出没在那些不太起眼的俱乐部里,大隐隐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