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瞄准开枪还是开枪瞄准?

跟那些来回纠结凌乱的人不同,总有一些人,他们的选择十分直接简单,比如:看上一个前凸后翘、明眸善睐的女生,就会直接想办法搭讪,然后搞到联系方式,送花、写情书、吃饭、上床、结婚,感觉不好离婚……他们所做的一切选择都没那么多思量。艺术的说法是: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另外一些人则呈现出典型的不同,同样看到一个女神,这些宅男必然纠结:我喜欢她,要是她对我没感觉怎么办?我这种宅男去追是不是很没面子?别人怎么看我?即便我们俩真成了,是不是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就算结婚了,那会不会因为当初是我追的她而闹矛盾?要是以后双方家庭不和怎么办?有了孩子以后如果教育理念不一样怎么办?……一堆算计,然后就等N多年过去,在某次同学聚会里跟那已经有点黄脸婆的女神说:你知道吗,当初我暗恋过你。

经过研究发现,在面对决策困境时,总会有两类人:先瞄准后开枪的谨慎者和先开枪后瞄准的冒险者。以下这个实验经常出现在各种《××心理学》的书籍里。

假如给你两个选择:A.50%的概率获得300元,但剩余50%的概率获得0元;B.100%的概率获得100元。你会选哪个?

在这类书籍里的统一答案是:根据统计,大多数(大约70%~80%)的人会选择B:100%的概率获得100元。

于是,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面对收益时,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型。

但是,一些专门研究决策的公司就很好奇另外一点,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是风险厌恶型,为何总是有20%~30%的人会喜欢风险?而且,即便我们把A的收益降低,依然会有那么一小撮人喜欢选择A。他们就是喜欢不确定。

由此,在经过更多研究之后,这帮科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总有1/4的人,是喜欢风险、先开枪后瞄准的人,而剩余的大多数都是讨厌风险、先瞄准后开枪的人。

这两种人在选择上会面对截然不同的困境。

● 先瞄准后开枪的谨慎者

他们会先瞄准猎物,此时,发现还有其他猎物在旁边,于是他就得比较哪个猎物最大最肥,但是,时间慢慢耗掉,他迟迟没开枪。猎物们发现了他,全都跑掉了。这就是先瞄准后开枪的困境。

你很容易理解谨慎者的困境。我之前提到选择包括了对信息的获取整合、预测、评估风险、执行以及自我觉察的能力。谨慎者花了大量的时间获取信息并做出预测,但是他们总会认为信息不足以做出选择,他们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在面对一个重大的职业选择,或者感情选择时,他们往往问亲人、闺密、发小等所有人的建议。

你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吗?当萍萍想跟某个男生拍拖时,她问了宿舍的所有闺密。

小红说:“你得找个更实在的。”

小娟说:“门当户对才行,千万别找凤凰男。”

小丽说:“你们相爱最重要。”

然后,小芳又咬牙切齿加含情脉脉地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你知道吗,我中意你很久了……”

萍萍就更没主意,继而询问更多的人。

过于犹豫不决好比跟“时间”这个怪物打擂台,它绝对不一下击倒你,而是像猫玩耗子一样,一点点靠点数干掉你。

如果你是谨慎者,因为我这么一说就想一下子变成喜欢风险的决策者,那你既做不到也没这个必要。在选择中,掌握两个法则就好。

法则一:给自己设定最后期限

回忆一下你曾经上的中学、大学。高考和期末考试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最后期限。相信很多同学当年准备考试时都是用最后两周的时间迅速过两遍书,抓住其中重点,背下几个关键概念,提前2小时喝维生素饮料,然后上考场的。最后期限可以逼迫一个人快速发挥所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