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修改历史轨迹

也不怪李封宁如此怨念,他如今都十九了,个子却一直停留在十六岁,比起族中兄弟要矮上一个头,为此没少遭人耻笑。

偏偏他最看不惯的叶风清还越长越有良材美玉的样子,这自然又让他更觉得不满。

老天真是偏心眼。

他嘀咕了一句,挪动矮胖的身材躲到了货车的后面,争取不让人叶风清看到。

马上,叶风清看着桑林之外的人家,眼里泛起一丝笑意。

他马上要到家了。

少年人模样好,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春日里落在新叶上的阳光,鲜活又朝气勃勃。

赵上清见到,在旁边“啧”了一声。

虽然他不怎么在乎皮相,但是他觉得这小子的模样似乎比崔意之更耐看些。

“这里就是乐安?”赵上清东瞧瞧西看看,最后评价道,“也不怎么样嘛。”

“话可不能这么说。”一起同行的另外两个书生道。

他们是黄县人,在府城读书。这次恰好和叶风清两人碰到了,四人一路同行。

对于故乡的变化,他们一向引以为自豪。

如果不是乐安的商人们,晋西府的人能吃得到松阳核桃、穿的了凇江蚕衣、用的了明川的香木?

现在听到一外人对他们所自豪的东西如此不屑一顾,他们的语气顿时有些不善。

“赵公子你是没有见过前几年的乐安,当时整个镇也就一两家铺子,污水横流,当地村民食不果腹,常有卖儿卖女的事发生。可是你看现在,家家户户,仓中有粮,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就比绝大多数地方强。”

“乐安和长安洛阳确实没法比,但你要说那两个地方的人有乐安人过得满足,那就又不一定了。”另一人道。

“你们是疯了吧,把这里和长安和洛阳相比?”赵上清看他们感觉像是在看傻子。

“赵六,”叶风清知道自己再不出声,怕是这两边要打起来,“你都还没有在这里呆过,又怎么知道此处不如长安?说那么多也没用,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他一夹马肚子,马快步朝着桑林外奔去。赵上清嗤笑一声,跟了上去。

一出桑林,视线豁然开朗。

入眼之处,皆是青瓦白墙,参差有序;街上行人如织,酒旗招招。

沿着街走了一段路,赵上清发现这里的人虽然都在辛苦的忙碌着,可他们眼里却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彩。

这和他见过的那些死气沉沉的仆役们大不相同,这里的每个人,好像过得都非常有干劲。

有点意思。

赵上清在心里嘀咕一声。

到街口处,那两位书生要走另外一条道回家了。

和他们告别后,叶风清问赵上清,“你要去南河的话,沿着右手边这条路一直往南边走就行。路上不认得路,可以去问馆驿里的衙差。”

他此次回乡,并没有邀请谁来。

赵上清是自己迷了路,在路上被他给遇到了,两人这才一路结伴同行。

“我今天不想走了。”赵上清骑了两天的马,感觉整个人都快被颠散了。

从小到大锦衣玉食的贵公子哪里受过这委屈,现在他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坐马车回家。

叶风清就知道他娇气,“我家就在这,你不愿意走的话,那就在我家歇息一晚吧,明天我让人安排马车送你回去。”

“好说好说。”赵上清立即活了过来。

两人一前一后,穿街走巷,最后来到了一处宅院门口。

这宅子是叶芷清后来买的,她把前后几户房子都并在了一起,然后稍微改造成一个三进的宅子。

上前敲了敲门,门房一打开门见到是叶风清,当即大喜,忙朝着屋里通知“三少爷回来了”。

眼见着仆人把主人丢下,高高兴兴的往屋里跑了去,赵上清顿时一言难尽。

算了,叶家新贵,还不懂这些规矩也正常。

叶风清却像是没看到他的眼神,带着他朝正屋走去。

“你们家花花草草种的还挺多。”赵上清道。

墙上挂着的是金银花和紫藤萝,角落里摘的这些兰草。

绕过影壁,就见到一方天井,天井中间是一块大石头雕成的水缸,水缸里面种着两株睡莲,还能见到游鱼在里面沉浮。

这都是些寻常的东西,可是布置在这院里,却有股别具匠心的味道。

“都是家姐种的,”像是想到什么一样,叶风清道,“你最爱蹭着吃紫藤饼就是墙上那紫藤花做的。我平日里喝的花茶,也是家里的金银花。”

“什么叫我最爱蹭着吃的,”赵上清不满地嚷道,“小爷我差这点吃的?我那是因为觉得你这人还成,多去和你交流了几次,顺手吃了几块点心而已,这点事也值得被你记到现在。”

对于他的反驳,叶风清淡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