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第2/4页)

唐细问:“母后好像对太子也颇多不满,是因为淑妃吗?”

太后点头:“太子从小便是淑妃带着的,一时半刻也离不得她。淑妃也舍不得太子,所以,即便当时自己有了身孕,也亲力亲为照顾太子。皇后本来就因淑妃的原因有些迁怒太子,又见太子竟然那么黏淑妃,她性子刚烈,索性之后再不管太子。”

“恰好那时候有了齐王,她便一心只扑在齐王身上。本来有先帝在,她再闹,也不敢如何,到底畏惧先帝。可自从先帝驾崩后,她成了皇后,便是对淑妃百般刁难,淑妃不得一天好日子过。”

唐细也终于明白,为何太子齐王乃是一母同胞,却不亲近,反倒是赵王与太子亲近。原来太子小的时候,淑妃照顾得多,他那时候小又什么都不懂,自然与一起长大的赵王近一些。

大婚那日,她见赵王能与太子开那种玩笑,就看出来了赵王与太子关系不一般。

唐细觉得可怜的是太子,夹在皇后和淑妃中间,也是挺为难的。不管当年谁对谁错,但于太子来说,一个是生他的生母,一个则是精心照顾了他几年的淑妃,中间的关系,实在难以平衡。

太后见唐细一直垂头不言语,怕她为难,便说:“你婆母是那种性子,你日后无需与淑妃走得太近。淑妃是明理之人,她心中会明白的。你也无需去探望她,免得惹皇后不高兴。等她好了,若是碰上了面,关心她几句也就是了。”

唐细应着:“孙儿记下了。”

唐细可以不必亲自去长春宫,但她觉得,淑妃到底于太子有几年的养育之情,若是太子对此不闻不问,怕是于太子影响不好。太子于前朝帮着皇上处理政务已是很辛苦,唐细倒不希望内院的事情也让他分心。

所以,她便自己想了个法子,既可以不必落皇后口舌,也算是能全了东宫对淑妃的人情。

只是,她初来宫里,凡事有想法也不敢轻易做决定,只能等太子回来与太子先商议一番。

太子虽有姬妾,但自从有了太子妃后,却是夜夜宿在太子妃这里。晚饭也回来吃,就算一时因与东宫里的臣子商议国政耽误了些时候,也会差人先来说一声。而唐细,则是再晚都会等着他。

六月的天,已入夏,庭院里的风和软细腻。因太子姬妾不多,唐细每日只需处理好东宫内的日常事务便行,倒是不忙。

日子与她想象中的似乎不一样,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争风吃醋。太子又待她好,日日滋养,体贴入微,小心呵护,唐细来东宫这几日倒是养得气色更好了些。

唐细差了小太监去外面候着,一旦见着太子回来了,便让小太监立即赶着回来禀告。然后唐细便先吩咐宫娥们去放水,太子回来正好沐浴更衣。

太子沐浴的时候,唐细便吩咐仆妇们摆饭,太子更完衣出来,正好有热饭热菜吃。吃完饭后,唐细见太子无事,倒是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来。

“淑妃养伤已有数日,听说,太后还有李贵妃她们,都去长春宫探望了淑妃。我想着,我若是亲自去了,必然是打母后的脸,

叫她难做人。可若是东宫一点表示都没有,怕别人说起来难听。”

若太子没得过淑妃几年的抚育之恩,去不去不打紧。但太子受了,若不念着这个恩情在,外人不在意这件事情也就罢了,若是有心编排,说起来实在不好听。

太子是人精,一听这话,心下就有些明白过来,问唐细:“可是皇祖母与你说了什么?”

唐细点头:“皇祖母把皇后与淑妃之间的事儿,都告诉了我。”

太子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唐细想着:“我不能去,但郭昭训可以。她也是东宫的人,若她去了,也算是东宫的心意到了。”

不仅如此,郭昭训还是淑妃侄女,是实实在在的亲戚。既都在宫里,淑妃又在养伤,若郭昭训也不去探望,怕外头人会说是她这个太子妃刻薄,故意阻拦她们姑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