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再 见(第3/4页)

“刘局,这是刚刚统计出来的数字!”林峰将手里的报告递给刘局长,对方却并没有接手,而是点了点头。

“嗯,我已经知道了,案值超过二十个亿,这恐怕是我们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了。”刘局长说着看向省厅的众人,后者纷纷点头。

“其实一个钱子寅并不可怕。十个,一百个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他背后的保护伞,单单一个钱子寅想要诈骗十亿,恐怕是天方夜谭。可是在某些保护伞的帮助下,这样的天方夜谭也变成了纪实小说了。”一名省厅的同志点头说道。

“所以,归根结底,是要打掉能长出骗子的土壤,没了土壤,骗子的生命力再顽强也没法生存。”刘局长说着看向林峰,“你大概给省厅的同志们介绍一下鲁北的基本情况吧。”

听到刘局长的话,林峰点了点头:“鲁北市作为典型的人口大市,市民们的亲族观念和传统观念依旧很浓厚。我们在分析案件中发现,济源公司集资案中,99%的受骗人员是被亲友之间的亲情、友情所欺骗,最终落入这个集资陷阱的。不仅仅如此,在很多案件上,诈骗者都是利用亲情和友情作为欺骗的杠杆。在有些典型的案件中,几乎都是一个亲戚在集资中获利后,立刻通知所有的亲友加入其中,我把这类案件称之为地瓜效应。”

“哦?地瓜效应,怎么说?”之前说话的同志笑着开口问道。

“就是抓住茎一提,带出的一堆地瓜。”林峰笑着比喻道。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众人哄然大笑。

“说实话,我们用来打比方或许听着比较诙谐,但真正接触到受骗者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其实真的可悲又可怜。很多家庭几乎是将所有的血汗钱都投入其中,现在却血本无归。而真正让他们相信济源公司可靠的,不仅仅是亲友之间的保证,更多的还有对济源公司的纵容,包括对它正面的宣传等。”林峰说到这里,表情严肃了许多。

“这是我们刚刚获得的资料,钱子寅就是依靠这个假身份才顺利逃跑的。”刘局长说着,起身将桌面上放着的关于庄世仁资料递给众人。“我们刚刚核查过了,所有的身份证件都是真实有效的,并且在国家户籍部门有登记,甚至包括小学成绩、初中成绩这样的档案资料都存在。”

刘局长的话让所有人的表情都笼罩在一层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中,户籍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座众人比谁都清楚,而此刻户籍出了问题,意味的不仅仅是走漏了几个逃犯,而是代表着国家的基石被人撬动了。

“查出是何人所为了吗?”有人提问道。

“暂时还没有,办理户籍的民警告诉我们,所有手续都是正规渠道递交的,并且在公安局的内部资料库里可以查询得到,实际上对方是以丢失重补的渠道递交的申请。”刘局长摇摇头说道。

“这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有内鬼!”说到这里,所有人都瞬间在震惊中沉默下来。

“我最不希望发生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但通过对方对我们内部流程的熟悉程度来看,我倾向于是内部人员作案。”刘局长点点头说道。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只要让钱子寅脱身,那么追查就会在钱子寅这一步停止下来,那么隐藏在他身后的保护伞也会安全。不过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已经抓到了钱子寅的副手——孙雪婷。”林峰插嘴说道。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要趁着这个案件的热度还没降下来,争取一次性把他们一窝端。”最先说话的省厅同志接口说道。

第二天,林峰是在小陈的招呼中才从宿舍的床上爬起来的,因为长时间加班,林峰觉得宿舍的床铺睡起来似乎要比家里的安心得多。可惜区区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显然无法驱逐他身上的疲惫,在用冷水擦了擦脸之后,他转头看向一脸严肃的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