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3页)

昔日的富家小姐如今依然是赵太太,时时活跃在慈善晚宴中,夫妻两的感情很不赖,赵天远俨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成功人士,商界精英。

当然,命运是公平的,在给赵天远成功的时候,也没忘记投喂给他些很多中年男人会有的烦恼,比如,不省心的儿子,和被儿子气秃了的脑袋。

俞适野很礼貌地不去看赵天远噌亮的脑袋,自然也没在意跟个旗杆似竖在老爹身后的赵景修,他不疾不徐地和赵天远谈着生意,商量供货期限,产品价格,宣传策略和定位。

说到这一部分时,一直耐心听着的赵天远稍作打断:

“在你的计划中,‘Y’和‘S’两个系列的产品除了直接在房子中预装售卖,也能用在出租屋中?”

“是有这样的打算。”

“做品质出租的概念我能理解。一线城市的酒店式公寓就是例子,不少白领和商务人士在租房中有更精致更便捷的需求,年轻的‘Y’系列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但年老的‘S’,它和出租房的目标群体是相背而驰,你要怎么在出租房中推广‘S’系列?”

“准确的说,‘S’系列并不在酒店式的公寓中推广,我希望它们放入成熟的小区之中。”

“成熟的小区?”赵天远咀嚼着这个名词。

“有完善医疗设施,有照护人员,住进去的老人可以在交付租金的同时获得一份身体体检,同时享受照护人员预约上门服务。”

“分散式嵌入小区型老年公寓?”赵天远听明白了。

老年公寓也算是近年比较热门比较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了,算是一站式老年生活护理,老人住进老年公寓后,从能够完全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都有相对应的照顾措施,概念是全方位的为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安心在这里走完最后一程。

“是这个意思。”俞适野点点头。

“落足点在哪里?”赵天远颇不客气,“老年公寓是有自己的医疗中心或合作的医疗中心的,你的呢,医疗、管理、人才储备跟得上吗?如果跟不上,谈什么养老?”

“近。”

“什么?”

“近。”

俞适野提出的方法当然有很多的问题,但再多的问题掩不去一个优点——而这一优点足以弥补其他任何缺点。

老人离孩子近。

患病的老人离想要照顾他们的孩子近。

当初,他和温别玉就是设想着能这样照顾温别玉的爷爷的,近点,再近点,也许不能时时陪伴,但能够便捷地见到老人,照料老人。

……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这个想法没有实现。

俞适野眉峰轻轻一皱,心曲乱了一瞬,他强硬地将自己的思绪从温别玉爷爷身上挪开,转到了在日本时遇见的老人身上。

这一最初的想法在他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事之后,几乎遗忘,直到见着居酒屋的店老板,才倏地重燃在他心中。

以租代售,同时附赠专业级别的照料,在降低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在大城市成本的同时,提高两者一同生活的可能性。

这能成功吗?

其实俞适野自己也不确定。

只是他很早很早以前……就曾这样期待过。

俞适野继续说:“一线城市寸土寸金,养老基地都设在郊区,平常忙着工作的子女一个月能有几次去郊区看老人的机会?但如果,老人的养老地就在同一个小区的不同楼宇呢?”

赵天远跟上了俞适野的思路。

郊区的养老院,一个月能去两三次,已经算是跑得很勤了;而一旦把老人的养老地换成同个小区或附近小区,那吃完饭遛个弯,一星期三五次也不算多。

绕明白了这一点,赵天远完全了解了俞适野这个点子的力量,一时心头大动。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适野啊,你是做产品生意的吧?怎么对养老这块这么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