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不复往昔(第2/5页)

李刺史一面转着主意,一面想着应对,须得再请袁嵩为自己讨个情。如果可以,李刺史宁愿把一个女儿嫁给林犀。不过现在袁家在居丧,这事至少要等到明年再说。

李刺史换好衣服,主意也拿定了:“备马!”

管家的声音与他同时响起:“府君!”

管家手里拿着一张帖子,是梁玉送来的。她要请客,帮她外甥乐一乐。名单地上有袁家本家,有本地士绅,也有几个官员,李刺史名列其中。

李刺史一看之下,喜道:“这下我可以放心了。”这个时候还给他下帖子,可见并没有记仇,马也不用备了,准备点礼物是真的。

~~~~~~~~~~~~

梁玉此时确是没有心情跟李刺史磨牙,第一封信之后,她又收到了桓嶷写给她的第二封信。第二封信是问袁昴与袁英华情况的,袁昴是桓嶷定下的女婿,名字是桓嶷起的。不能弟弟有了名字,姐姐却没有,这个名字依旧是桓嶷给起的。

送信来的宫使依旧是住在袁宅,梁玉还供得起几个宫使,但是每有来使就要住在家里,这让她越发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便在此时,吕娘子的信也到了。离京的时候,吕娘子随行送出老远,最后还是回了京城。她安静了很长时候,原先的本事还在,梁玉离京之后,很需要有一个这样敏感又有些智谋的人在京里盯着。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梁玉是回袁家老宅的,吕娘子这个身份回去太尴尬。

吕娘子也知道这个道理,驻守无尘观一点怨言也没有,信写得比桓嶷还要勤快。一直说京城的局势,对比邸报可知,朝里正打生打死,吕娘子判断桓嶷要把朝廷整个儿换成他的字号。她提供了好些邸报上也没有的情况,譬如黄赞也经常被参,又譬如平王妃的两个小姑子郡主也嫁了,丈夫俱是名门子弟等等。

多数与时局有关,偶尔也杂夹一些吕娘子认为重要的社交信息以及梁府亲戚的情况。

今天这封信却是数月以来内容里第一次直接指向梁玉的。吕娘子于信中写道,我听说君臣犹如夫妻,妻子死了丈夫没有不续弦的,大臣不在身边,少不了往君王面前献媚的人。三娘离京数月,也该考虑一下是不是有人想取代三娘在圣人心中的位置。

吕娘子的话说得挺不客气,将贵戚们踩了一遍,指责这些人“趁虚而入”称她们“效颦”。

梁玉揉揉额角,想要讨好桓嶷,大概会非常的困难,现在再出现的人已经错过了最容易的时光。桓嶷又不是傻子!他与桓琚还不一样,桓琚性子里还有点大大咧咧,桓嶷却是个心细如发的人。【怨不得让宫使住过来。】

梁玉将吕娘子的信烧了,给吕娘子回了一封信,让她稍安毋躁,皇帝是大家的。如果只有她一个人能与桓嶷说得上话,那桓嶷这个皇帝当得就未免太寂寞了。又想吕娘子还是有点闲,让她再帮忙去家里看看。又说袁先年底要回京,请她襄助。

回完了信,梁玉忍不住提笔给桓嶷写信。话说得再漂亮,也改变不了似乎是被“挤开了”的事实。给桓嶷写完信,单独送出,她接着又写了给京中亲友们的信件,告诉她们,她在老家拣到宝了,给袁樵收了一个很不错的学生。

林犀来不多久,已能看出天份了。袁樵与梁玉都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特指点他读书,从现在开始就若有似无地替他铺路了。

梁玉先没有在信里写林犀的名字,留个尾巴勾着人回信来问,她好写下一封信。将信晒干折好,亲自封了火漆,梁玉对阿蛮道:“这个送出去吧。阿犀在做什么?”

阿蛮笑道:“在读书。”

林犀像只掉到油缸里的老鼠,快乐得坦开了肚皮。读书学习极疯,用起功来袁先都要服气的。原本袁先因身世的关系,也是立誓要发奋图强,同窗同侪没一个比他更努力也没有一个比他更高明的。直到来了一个林犀,比他小好几岁,自制力却强得可怕。